长吻鮠仔鱼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作者单位:

1.河南师范大学;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基金项目: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9KJGG004),四川省淡水鱼创新团队(SCCXTD-2025-15),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9GGJS063)


Starvation Experi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oint of No Return in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Larvae
Fund Project:

The "1+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KJGG004), the Freshwater Fish Innovation Team of Sichuan Province (SCCXTD-2025-15), and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Young Backbone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enan Province (2019GGJS063)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研究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orostris)仔鱼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最佳投喂时间,为长吻鮠仔鱼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本实验设置饥饿组、摄食组和延迟投喂组,通过观察长吻鮠仔鱼的形态发育特征并采集其图像,测量仔鱼的全长、体长、头长、眼径及肌节高等形态学指标,分析饥饿胁迫对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延迟投喂试验,观察仔鱼肠道内容物,计算初次摄食率、最高初次摄食率及不可逆点,确定其最佳投喂时间。在水温23.5~26.5℃的条件下,长吻鮠仔鱼于4日龄开口摄食,7日龄卵黄囊消失,14日龄到达不可逆点,混合营养期为3天,初次摄食率为64.40 %,最高初次摄食率为97.80 %,且5~11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均维持在90 %以上。饥饿胁迫下的仔鱼出现组织消耗、生理萎缩及运动机能衰退等特征。异速生长分析表明,长吻鮠仔鱼的体长相对于其全长为负异速生长,头长、眼径、肌节高相对于其全长为正异速生长。长吻鮠仔鱼的主动摄食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耐饥饿能力,其最佳投喂时间为5日龄。长吻鮠仔鱼器官发育呈现“功能优先模式”,头长、眼径及肌节高等与摄食相关器官优先发育,其次,体长的负异速生长显著降低了能量消耗,这显著提升了仔鱼的早期生存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4-24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6-21
  • 录用日期:2025-06-25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