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ume 30,Issue 3,2023 Table of Contents
    Select All
    Display Type: |
    • >研究论文
    • SNP polymorphisms in Edn1 gene and their associated maxilla length traits in Coilia nasus

      2023, 30(3):259-267. DOI: 10.12264/JFSC2022-0392

      Abstract (1351) HTML (860) PDF 2.31 M (904)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探究刀鲚(Coilia nasus)内皮素 1 (endothelin 1, Edn1)基因对刀鲚上颌骨长度的影响, 根据此前的基因组重测序结果以及刀鲚基因组数据库, 通过 PCR 扩增得到刀鲚 Edn1 基因序列, 并使用直接测序法筛选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 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 并计算各位点的基本遗传参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将筛选出的 SNP 位点与刀鲚上颌骨长度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双倍型分析。结果表明, 在刀鲚 Edn1 基因中共挖掘出 5 个 SNP 位点, 分别为 T134C、A418C、G1322A、C1607T、A1636C。G1322A A1636C 两个位点之间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T134C 位点和 A418C 位点与上颌骨长度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双倍型分析结果显示, T134C 位点和 A418C 位点组成的双倍型中, D3 (杂合 TC 和纯合 AA)的上颌骨长度显著长于 D1 (纯合 TT 和杂合 AC)和 D2 (纯合 TT 和纯合 CC)。此外, 刀鲚开口高度/头长和上颌骨长/ 头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r=0.41, 属中等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T134C 位点和 A418C 位点是刀鲚上颌骨长度的优势位点, 双倍型 D3 为优势基因型。本研究可为刀鲚长颌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候选标记提供科学依据。

    •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traits of male and female Chlamys farreri with different shell colors

      2023, 30(3):268-283. DOI: 10.12264/JFSC2022-0340

      Abstract (1760) HTML (1110) PDF 2.02 M (1040)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了优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选育中的亲贝选择策略, 以长岛海域栉孔扇贝浅红和棕黄两个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前耳长(X4)、绞合线长(X5)、绞合线宽(X6)6 个形态性状, 以及湿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3 个重量性状,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研究两种壳色群体整体及其雌雄群体与重量性状显著相关的形态性状, 分别构建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闭壳肌重的变异系数最高(0.30); 棕黄雄性群体壳宽与闭壳肌重不相关, 其余群体 6 个形态性状与 3 个重量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棕黄雄性群体、棕黄雌性群体中对湿重(Y)、软体重(Z)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均为壳长, 壳长对湿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 0.602、0.645、0.580、 0.527、0.752、0.343, 壳长对软体重的通径系数依次为 0.677、0.664、0.770、0.566、0.793、0.688; 浅红群体、浅红雄性群体、浅红雌性群体、棕黄群体及棕黄雄性群体对闭壳肌重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长, 壳长对闭壳肌重通径系数依次为 0.726、0.751、0.717、0.534、0.488, 而棕黄雌性群体对闭壳肌重直接影响程度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宽, 壳宽对闭壳肌重的通径系数为 0.425。浅红群体中作用显著的形态性状对闭壳肌重的直接影响程度显著高于棕黄群体, 棕黄群体对闭壳肌重作用显著的形态性状存在雌雄差异。各实验群体决定系数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认为, 在栉孔扇贝选育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选育目标, 挑选不同壳色的雌雄亲本应参考的形态性状不同, 重点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 同时关注其他形态性状的协同选择。

    •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mantle tissues of scallops (Mizuhopecten yessoensis) infected with Brown Deposition Syndrome

      2023, 30(3):284-296. DOI: 10.12264/JFSC2022-0351

      Abstract (1414) HTML (1549) PDF 1.80 M (951)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分析“褐色沉积症”形成分子机制, 探究筏式养殖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贝壳内侧褐色沉积症状形成原因, 采用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褐色沉积症”虾夷扇贝和健康虾夷扇贝外套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分别获得 43862251 和 41806737 条 clean reads。经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患病和健康扇贝外套膜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 17835 个和 16816 个, 差异表达基因 208 个, 其中上调基因 170 个, 下调基因 38 个。选取 6 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 PCR (qRT-PCR)验证, 结果证明转录组测序分析可靠。GO 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几丁质代谢、含氨基葡萄糖化合物代谢、几丁质结合和氨基糖代谢等与几丁质合成代谢相关的通路;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内吞作用、剪接体和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 对差异表达倍数显著的前 40 个基因分析发现, 编码类咖啡酰辅酶 A-O-甲基转移酶(caffeoyl-CoA O-methyltransferase-like, CCOAOMT-L)、类 1-氨基环丙烷-1 羧酸合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like protein, ACCS-L)、黄蛋白(protein yellow-like)、热休克蛋白 70 (HSP70)、过氧化物酶成熟因子(DUOXA1)、多烯脂肪酸异构酶(poly enoic fatty acid isomerase, PFI)、Na+ /Cl+ 依赖的甘氨酸转运蛋白(sodium-and chloride-dependent glycine transporter, GlyT1)、类酪氨酸酶(putative tyrosinase-like protein, Putative Tyr-3)、Toll 样受体(protein toll)等与蛋白质醌鞣化、免疫、氧化、神经传递相关的基因与褐色沉积症形成密切相关, 揭示了虾夷扇贝外套膜褐色沉积症形成的内在原因。

    •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nes related to osmotic pressure regulation in Takifugu obscurus during salinity acclimation

      2023, 30(3):297-308. DOI: 10.12264/JFSC2022-0354

      Abstract (1164) HTML (818) PDF 1.02 M (1278)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了探索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响应盐度变化的渗透压调节机制, 本研究将淡水养殖的幼鱼转移至盐度 34 的海水中进行盐度适应, 检测了盐度适应不同时间(1、2、3、5、7、10 和 14 d)后, Na+ 和 Cl 转运蛋白(NHE1)、 Na+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SLC5A1、SLC5A2)、Mg2+转运蛋白(SLC41A1、TRPM6、TRPM7)、Ca2+转运蛋白(Atp2b2)、 SO42–转运蛋白(SLC13A1、SLC26A1)以及水通道蛋白(AQP1、AQP10)这 11 个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在肾脏和肠道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暗纹东方鲀适应盐度变化的 14 d 中, NHE1、SLC5A2、SLC41A1、SLC26A1、AQP1 5 个基因的表达变化极其显著, 在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 最高表达水平可以达到淡水组的 30~100 倍; 但在肠道中, 除 SLC26A1 的表达仍呈上升趋势外, 其他 4 个基因的表达均出现显著的下降, 最低下降了 40 倍。SLC5A1Atp2b2 的表达在肾脏和肠道中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但上升倍数不显著。TRPM7 的表达在肾脏中上升, 肠道中下降, 但表达倍数变化不显著。肾脏中 TRPM6SLC13A1 AQP10 在淡水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海水(P<0.05), 而肠道中 3 个基因在海水中的表达则显著高于淡水(P<0.05)。以上表明, 暗纹东方鲀在适应盐度变化的过程中, NHE1、 SLC5A2、SLC41A1、SLC26A1、AQP15 个基因分别作为重要的 Na+ 和 Cl 转运蛋白、Na+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g2+ 转运蛋白、SO42–转运蛋白和水通道蛋白发挥离子转运功能, 且肾脏和肠道中的离子转运模式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解析暗纹东方鲀响应盐度变化的渗透压调节机制, 也提供了广盐性鱼类生理调控的基础数据。

    • Ident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evolution of slc26 gene family in Leuciscus waleckii

      2023, 30(3):309-322. DOI: 10.12264/JFSC2022-0358

      Abstract (1419) HTML (1186) PDF 2.67 M (906)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探究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 slc26 基因家族在 Cl 、HCO3 等阴离子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基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 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slc26 家族进行了基因鉴定、表达及进化分析。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 从瓦氏雅罗鱼基因组中共鉴定到 10 个 slc26 基因家族成员, 分布在瓦氏雅罗鱼的 6 条染色体上, 分别命名为 slc26a1、slc26a2、slc26a3.1、slc26a3.2、slc26a4、slc26a5、slc26a6、slc26a6l、slc26a10 slc26a611。系统发育和模体分析显示, slc26a3.1、slc26a3.2 slc26a4 同源性较高, slc26a5、slc26a6 slc26a6l 同源性较高, slc26a1、 slc26a2 slc26a10 同源性较高, 而 slc26a11 与其他 9 个基因的同源性相对较低, 单独聚类; RNA-seq 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 50 mmol/L NaHCO3 碱度胁迫下瓦氏雅罗鱼 slc26 家族不同成员呈现出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即 slc26a3.1、slc26a3.2 slc26a4 在肠组织高表达, slc26a5、slc26a6 slc26a6l 在鳃和脑组织高表达, slc26a1、slc26a10slc26a11 在肾组织高表达, slc26a2 在肝脏高表达, 亲缘关系与表达结果基本一致。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 统计了 slc26 基因在瓦氏雅罗鱼碱水种群(23 尾)和淡水种群(15 尾)的 SNPs 位点, 以 Fst top 10%为基准, 筛选出 12 个共享的潜在候选 SNPs, 通过进一步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鉴定出 5 个 SNPs 位点在碱水种群和淡水种群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本研究结果将为瓦氏雅罗鱼酸碱调控机制的深入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 Ovarian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n Scatophagus argus under chronic salinity stress

      2023, 30(3):324-333. DOI: 10.12264/JFSC2022-0378

      Abstract (1647) HTML (1222) PDF 1.35 M (884)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了阐明盐度胁迫对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代谢和生殖的影响, 采用 RNA-seq 技术对低盐组(5)、对照组 (25)和高盐组(35)处理 40 d 后的 2 龄性成熟金钱鱼卵巢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 金钱鱼卵巢转录组测序获得 raw reads 共 398681318, clean reads 共 396910398。从低盐胁迫相对对照组(5 vs 25)和高盐胁迫相对对照组(35 vs 25)中分别筛选到 373 个和 874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对照组相比, 低盐胁迫后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sds、bhmt)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pnpla2)显著下调; 高盐胁迫后 pgr、cyp17a1ers1 等生殖相关基因显著下调。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发现, 低盐胁迫组相对对照组显著富集与代谢相关的通路为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代谢, 脂肪酸生物合成, 脂肪酸代谢, 皮质醇的合成和分泌, 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脂肪细胞脂解的调节等; 高盐胁迫组相对对照组中显著富集的与生殖相关的通路为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这些结果表明, 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调控可能在金钱鱼卵巢的低渗透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高盐胁迫可能抑制了金钱鱼卵巢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和延迟卵巢成熟发育时间。

    • Mechanism of salinity acclimation in Larimichthys crocea improving tolerance to salinity stress

      2023, 30(3):334-343. DOI: 10.12264/JFSC2022-0384

      Abstract (907) HTML (1096) PDF 735.69 K (1043)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探讨盐度驯化改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盐度胁迫耐受性的作用机制, 将大黄鱼暴露在盐度为 25 或 20 的水体中 7 d, 再暴露在盐度为 12 或 40 的水体中 24 h, 分为对照组(25)、低盐组(25+12)、高盐组(25+40)、低盐驯化组(20)、低盐驯化+低盐组(20+12)和低盐驯化+高盐组(20+40) 6 个处理组, 分别记为 C 组、CL 组、CH 组、A 组、 AL 组、AH 组。结果显示, CL vs C 中大黄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上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上升,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 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CH vs C 中 MDA 和 LPO 含量显著上升, SOD 和 LZM 的活性显著上升, CAT 和 AKP 显著降低(P<0.05)。 A vs C 中 MDA 和 LPO 含量显著上升(P<0.05), SOD、LZM 和 AKP 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 CAT 活性显著降低(P<0.05)。AL vs CL 与 AH vs CH 中 MDA 和 LPO 含量显著降低, SOD、CAT、LZM 和 AKP 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AT、非特异性免疫酶[c 型溶菌酶(c-type LZM)、g 型溶菌酶(g-type LZM)和 AKP]基因表达水平与其酶活呈正相关; 核转录因子 NF-E2 相关因子 2 (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基因表达水平均分别与其目的基因(抗氧化酶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酶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 表明 Nrf2 NF-κB 可能分别参与了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基因表达调控。综上所述, 盐度驯化过程中, 可以通过提高大黄鱼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缓解盐度胁迫所带来的氧化损伤, 从而改善大黄鱼的盐度耐受性。

    •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snails on the control of oysters attached to the shell of cultured abalone

      2023, 30(3):344-351. DOI: 10.12264/JFSC2022-0375

      Abstract (1369) HTML (830) PDF 1.15 M (799)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研究养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外壳附着牡蛎的防除方法, 对比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润泽角口螺(Ceratostoma rorifluum)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对鲍外壳表面牡蛎的防除效果。以桑沟湾筏式养殖鲍为研究对象, 自 7 月中旬开始, 每隔 15 d 左右分别投放 3 种螺到鲍养殖笼中, 共投放 6 次, 以始终未投放螺的养殖笼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实验结束时甲虫螺组中鲍壳上平均存活牡蛎数目为(0.04±0.04)个/只, 疣荔枝螺组和润泽角口螺组疣荔枝螺组分别为(2.49±0.91)个/只和(2.21±1.05)个/只, 对照组为(3.33±0.46)个/只。投放 3 种螺组中鲍壳上存活牡蛎数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甲虫螺也显著低于其他 2 种螺(P<0.05)。投螺时间也会影响螺防除牡蛎污损的效果, 投放时间过晚会导致螺捕食牡蛎后有明显的壳残留, 牡蛎的壳高达到 0.5 cm 左右再投放螺即可保证防除效果。另外甲虫螺组鲍壳上死亡牡蛎残留壳长度为(0.73±0.27) cm, 显著低于疣荔枝螺组[(0.88±0.28) cm]、润泽角口螺组 [(0.93±0.28) cm]和对照组[(0.92±0.24) cm](P<0.05), 表明甲虫螺所摄食牡蛎的规格小于另外 2 种螺。研究表明, 3 种螺均有显著的防除作用, 甲虫螺防控牡蛎附着的作用最强; 投螺时间会影响 3 种螺的牡蛎防除效果, 需要选择合适的投放时间进行投放; 在牡蛎已经大量附着且成长到一定规格时可选择疣荔枝螺和润泽角口螺作为补充。

    • Effect of dietary zinc, selenium, and vitamin E on the growth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emale Monopterus albus

      2023, 30(3):352-360. DOI: 10.12264/JFSC2022-0396

      Abstract (1759) HTML (820) PDF 549.11 K (822)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本研究旨在探讨微量元素锌、硒及维生素 E 对雌性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肌肉营养成分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 L9 (34 )正交试验, 3 个因素分别设定 3 个浓度梯度(锌为 20 mg/kg、40 mg/kg、 60 mg/kg, 硒为 0.66 mg/kg、1.31 mg/kg、1.97 mg/kg, 维生素 E 为 170 mg/kg、270 mg/kg、370 mg/kg), 制备 9 组等氮等能的饲料。挑选 1350 尾初始平均体重为(19.67±1.59) g 的 2 冬龄雌性黄鳝, 随机分为 9 组, 每组 3 个重复, 每个重复 50 尾鱼, 养殖周期为 12 周。结果表明: (1) 0.66 mg/kg 硒添加组黄鳝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较高浓度硒添加组(P<0.05), 而锌及维生素 E 添加不影响黄鳝的生长性能(P>0.05), 试验组 1 即 0.66 mg/kg 硒、20 mg/kg 锌、 170 mg/kg 维生素 E 添加组雌鳝的生长性能最好, 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15.04±8.71)%及(1.39±0.07)%/d; (2) 维生素 E 是影响黄鳝肥满度的首要指标, 370 mg/kg 维生素 E 添加组黄鳝的肥满度显著高于 170 mg/kg 及 270 mg/kg 添加组(P<0.05); (3) 饲料中添加 60 mg/kg 锌、1.31 mg/kg 硒、170 mg/kg 维生素 E 时(试验组 8), 雌鳝的性腺指数最高, 为 10.02±1.26; (4) 锌为影响雌鳝肌肉粗脂肪含量的第一因素, 60 mg/kg锌添加组雌鳝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20 mg/kg 及 40 mg/kg 添加组; (5) 60 mg/kg 锌添加组黄鳝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添加浓度 (P<0.05)。270 mg/kg 维生素 E 添加时雌鳝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个添加梯度(P<0.05), 而 60 mg/kg 锌添加时雌鳝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添加梯度(P<0.05)。综上, 饲料添加 0.66 mg/kg 硒、20 mg/kg 锌、170 mg/kg 维生素 E 最有利于雌鳝的生长; 添加 40 mg/kg 锌、1.03 mg/kg 硒、270 mg/kg 维生素 E 可显著提高雌鳝的抗氧化性能。

    • Effects of three dissolved oxygen mode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i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gill tissue and hemolymph

      2023, 30(3):361-370. DOI: 10.12264/JFSC2022-0401

      Abstract (1351) HTML (897) PDF 662.25 K (906)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组织和血淋巴液响应溶氧变化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情况, 并筛选出蛤仔响应溶氧变化的标志性物质, 设置 3 种溶氧变化模式, 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C)处理、正常溶氧-急性低氧-急性复氧(AHR)处理、正常溶氧-慢性低氧-慢性复氧(CHR)处理。用酶标仪微板法 96 样检测 3 种溶氧变化模式下血淋巴液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丙酮酸激酶(PK)活性、己糖激酶(H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 酶 (ATPase)活性、脯氨酸羟基化酶(PH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发现菲律宾蛤仔最先响应溶氧变化的是鳃组织, 其氧化-抗氧化酶体系、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产物的含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血淋巴液; 鳃组织和血淋巴液中氧化-抗氧化酶体系变化趋势一致, SOD 和 CAT 作为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 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体系在鳃和血淋巴液中的变化趋势也一致, 其中 PK 和 HK 随溶氧变化调节糖酵解代谢效率, LDH 主要调节无氧代谢的效率, MDH 含量能真实反映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 这些参与生理代谢的酶或产物可作为监测菲律宾蛤仔响应环境溶氧变化的有效指标; ATPase 活性、PHD 活性和 LPO 含量变化仅表现出个体间差异, 不同溶氧变化模式之间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 菲律宾蛤仔机体能迅速调整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反应来响应急性溶氧变化, 慢性溶氧变化会导致蛤仔机体受到持续性损伤。

    •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biolog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biomass increments in different artificial reefs in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2023, 30(3):371-383. DOI: 10.12264/JFSC2022-0406

      Abstract (1918) HTML (1222) PDF 767.31 K (922)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为探究黄渤海人工鱼礁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量化礁区特征要素与资源养护作用关系, 于 2021 年 10—11 月对黄渤海沿岸 5 处人工鱼礁区开展了渔业生物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礁区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并通过生物增量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值等比较了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影响, 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及曲线拟合分析了生物增量指数与礁区特征要素间的关系。调查共采集渔业生物 33 科 47 种, 各礁区的优势种存在不同, 但日本蟳 (Charybdis japonica)为多数礁区的共有优势种; 各礁区生物群落组内平均相似性范围为 38.85%~69.14%, 不同礁区生物群落间的平均相异性达到 70%以上; 长礁龄区生物群落结构优于短礁龄区, 其 Shannon 多样性指数均值和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短礁龄区的 1.3 倍和 1.2 倍, 且长礁龄区多样性指数差值高于短礁龄区; 长礁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养护效果亦优于短礁龄礁区, 其生物增量指数最大值为 13.3, 是短礁龄礁区最大值的 8.3 倍; 生物增量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值与礁体规模和礁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其中生物增量指数与礁体规模和礁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拟合优度分别为 0.95 和 0.87。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 人工鱼礁建设对渔业资源具有显著的养护作用, 礁龄和礁体规模是影响礁区渔业生物养护效果的关键特征要素, 这为人工鱼礁建设及其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 Autophagy induced by CyHV-3 in th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iver

      2023, 30(3):384-392. DOI: 10.12264/JFSC2022-0426

      Abstract (1429) HTML (862) PDF 1.19 M (784) Comment (0) Favorites

      Abstract:在鲤(Cyprinus carpio)感染鲤疱疹病毒 III 型(CyHV-3)不同时期, 通过分析鲤疱疹病毒标志基因 TKORF72 与自噬标志基因 Beclin-1、LC3、P62 的差异表达情况, 探讨在 CyHV-3 感染中自噬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 (1) 抗病选育组与未选育组鲤 TK ORF72 基因以及自噬标志因子 Beclin-1、LC3、P62 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TK ORF72 基因相对表达量选育组均极显著低于未选育组(P<0.01)且在感染 144 h 达到最高; (2) 选育组鲤 Beclin-1、LC3、P62 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感染 48 h 达到最高, 且 Beclin-1、LC3 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未选育组(P<0.001), P62 显著高于未选育组(P<0.05); (3) 未选育组鲤 Beclin-1、LC3、P62 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感染 96 h 达到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选育组(P<0.001), 而 P62 基因相对表达量持续在感染 144 h、192 h 极显著高于选育组 (P<0.01), 说明 P62 基因表达发生了聚集; (4) LC3 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一致。以上结果表明 CyHV-3 感染能够诱导鲤发生自噬, 推测自噬体降解过程可能被抑制产生不完全自噬从而促进病毒复制感染。

Current Issue


Volume , No.

Table of Contents

Archive

Volume

Issue

Most Read

Most Cited

Most Down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