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浓缩蛋白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Effects of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on growth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用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鱼粉饲喂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以探究其对幼鱼生长、肠道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50±0.04) g的大黄鱼幼鱼, SPC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 (SPC0, 对照组)、25% (SPC25)、50% (SPC50)、75% (SPC75)和100% (SPC100), 制作成5种等氮(粗蛋白水平为45%)等脂(粗脂肪水平为10%)的实验饲料, 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 与SPC0(对照组)相比, 幼鱼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饲料系数受各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学显示, 各处理组幼鱼肠道的后肠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固有层宽度和杯状细胞个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 SPC0 (TC: 对照组)、SPC25 (TB: 生长相对最佳组) 和SPC100 (TW: 生长相对最差组)的Chao1、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覆盖率(good coverage)差异不显著(P>0.05); TC、TB和TW组幼鱼肠道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在属水平占绝对优势。根据属水平的菌属差异结果发现幼鱼的生长受细菌微生物的组成的影响: 与TC组相比, TB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伦黑墨氏菌属(Rheinheimera)的物种丰度显著降低(P<0.05); 与TC组相比较, TW组红杆菌属(Rhodobacter)的物种丰度显著降低(P<0.05),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物种丰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 大黄鱼幼鱼的生长、肠道结构及肠道优势菌群不会因为鱼粉完全被大豆浓缩蛋白替代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水晓梅,林舸,赵欣涛,黄俊,何娇娇,娄宇栋,冯建,王萍.大豆浓缩蛋白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21,28(1):37-47
Shui Xiaomei, Lin Ge, Zhao Xintao, Huang Jun, He Jiaojiao, Lou Yudong, Feng Jian, Wang Ping. Effects of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on growth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28(1):37-4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1-2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