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黄洪基(1994–),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渔具渔法的研究.E-mail:13139896027@163.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6110, 41506151, 3190242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20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502).


Biology comparison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in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明确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依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 本研究利用 2013—2019 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 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 72~229 cm, 优势叉长为 80~160 cm, 平均叉长(121.53±29.11) cm, 雌雄比为 0.91∶1, 优势性腺成熟期为 III、Ⅳ期; (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 63~209 cm, 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 优势叉长组 110~150 cm, 雌雄性比为 0.62∶1, 优势性腺成熟期为 III、Ⅴ期; (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分别为 1 级和 2 级, 空胃率分别为 46.98%和 3.22%, 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 (4) ANCOVA 结果显示, 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 (5) ANOVA 结果显示, 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差异不显著(P>0.05); (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 死亡状态仅占 8.52%。研究表明, 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性比和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黄洪基,许柳雄,周成,王学昉,万荣,朱文斌,臧迎亮,陈晓军.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21,28(2):222-230
HUANG Hongji, XU Liuxiong, ZHOU Cheng, WANG Xuefang, WAN Rong, ZHU Wenbin, ZANG Yingliang, CHEN Xiaojun. Biology comparison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in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28(2):222-23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2-1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