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的分布类型及种间关系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潘瑛子(1984–),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专业方向为高原鱼类养殖与病害.E-mail:pyingzi_tibet@163.com

通讯作者:

潘瑛子.E-mail:pyingzi_tibet@163.com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及转化项目.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s in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from Tibet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 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在 2019 年 5—8 月对 383 尾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上, 对其感染数量的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 并分别用方差均值比和 X2 检验、共感染频率统计等方法对各寄生蠕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判定。结果显示, 深槽绦虫未定种(Bathybothrium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的分布模式为均匀分布; 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 (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和 Contracaecum eudyptulae 呈聚集分布。异肉吸虫未定种与裸鲤棘头虫、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深槽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原头绦虫未定种、新棘吻虫未定种与异肉吸虫未定种, 以及新棘吻虫未定种与杆咽线虫未定种间均为正关联; 裸鲤棘头虫与异肉吸虫未定种间为负关联; 其他寄生蠕虫物种两两之间不存在相互关联。共感染频率分布显示被感染的宿主多数只感染 1 种寄生虫, 同时感染 2 种以上寄生虫的宿主约占被感染宿主群体的 1/3, 其中, 共感染的最大物种数为 4 种, 但频率只为 1, 以 2 种物种共同感染的情况居多。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潘瑛子,付佩佩,王且鲁,周建设,牟振波,胡光冉.西藏黑斑原鮡消化道寄生蠕虫的分布类型及种间关系[J].中国水产科学,2021,28(2):231-238
PAN Yingzi, FU Peipei, WANG Qielu, ZHOU Jianshe, MU Zhenbo, HU Guangra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s in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from Tibet[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28(2):231-23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2-1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