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黑棘鲷的摄食习性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郭家彤(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E-mail:824293498@qq.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8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8HY-XKQ01-7, 2020TD16);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605).


Feeding habits of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in the Daya Ba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解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在大亚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1 月逐月在大亚湾采集黑棘鲷样本, 分析黑棘鲷的食性组成、摄食强度、生态位宽度以及食性随季节和体长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 大亚湾黑棘鲷饵料生物组成主要包括藤壶、鱼类、贝类、蟹类、虾类、星虫类、头足类、 水生植物等 8 个类群, 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表明藤壶是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为 42.41%), 其次依次是鱼类、贝类、蟹类、虾类、星虫类、头足类和水生植物。大亚湾黑棘鲷全年均有摄食, 摄食强度随季节变化显著, 其中胃饱满指数以春、冬季较高, 夏、秋季较低; 而空胃率则以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食性差异明显, 春季主要以藤壶为食, 夏季主要以鱼类为食, 秋季主要以贝类为食, 冬季则主要以藤壶和鱼类为食, 影响食性组成随着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等; 黑棘鲷体长越长, 越倾向于摄食大个体饵料, 摄食强度也越大, 营养生态位宽度先宽后窄。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黑棘鲷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郭家彤,王腾,陈得仿,刘永,全秋梅,王九江,李纯厚.大亚湾黑棘鲷的摄食习性[J].中国水产科学,2021,28(8):1041-1050
Guo Jiatong, Wang Teng, Chen Defang, Liu Yong, Quan Qiumei, Wang Jiujiang, Li Chunhou. Feeding habits of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in the Daya Bay[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1,28(8):1041-105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8-23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