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梁湾鲢鳙生态增殖区内外食物网结构差异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赵冬福(199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渔业发展.E-mail:z738687029@163.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09005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0XT13, 2020TD61)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od web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cological stocking area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in the Meiliang Ba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探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的生态增殖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梅梁湾生态增殖网围区内及自然湖区(网围外)食物网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 网围内外部分底层鱼类及底栖动物的 δ13C 值差异显著(P<0.05), 且均表现为网围内高于网围外; 营养级分析结果显示网围内食物链长度(4.45)和平均营养级(3.59)均高于自然湖区(4.10 和 3.38), 网围内几种肉食性鱼类[黏皮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myxoderm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刀鲚(Coilia nasus)]的营养级明显高于网围外; 网围内各类营养生态位指标均低于网围外; 环形统计方法的矢量图结果显示, 网围内食物网的 δ13C 值整体较网围外更低。结果表明, 从群落食物来源角度来看, 群落整体的 δ13C 值偏低可能意味着对 δ13C 值偏低的浮游生物食物源的利用增加。根据稳定同位素结果推测网围区的沉积物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会随食物网传递到群落其他组分。生态增殖网围内的平均营养级、食物链长度和营养冗余程度均高于网围外开阔水域, 说明网围内群落可能较网围外有更高的稳定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冬福,任泷,任可成,崔伟,徐东坡.梅梁湾鲢鳙生态增殖区内外食物网结构差异[J].中国水产科学,2022,29(11):1601-1611
ZHAO Dongfu, REN Long, REN Kecheng, CUI Wei, XU Dongpo.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food web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cological stocking area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in the Meiliang Bay[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2,29(11):1601-16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11-1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