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不同人工鱼礁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增量影响要素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李建都(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牧场生境效应评价.E-mail:li.jd@foxmail.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2101).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biolog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biomass increments in different artificial reefs in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探究黄渤海人工鱼礁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量化礁区特征要素与资源养护作用关系, 于 2021 年 10—11 月对黄渤海沿岸 5 处人工鱼礁区开展了渔业生物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礁区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并通过生物增量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值等比较了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影响, 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及曲线拟合分析了生物增量指数与礁区特征要素间的关系。调查共采集渔业生物 33 科 47 种, 各礁区的优势种存在不同, 但日本蟳 (Charybdis japonica)为多数礁区的共有优势种; 各礁区生物群落组内平均相似性范围为 38.85%~69.14%, 不同礁区生物群落间的平均相异性达到 70%以上; 长礁龄区生物群落结构优于短礁龄区, 其 Shannon 多样性指数均值和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短礁龄区的 1.3 倍和 1.2 倍, 且长礁龄区多样性指数差值高于短礁龄区; 长礁龄礁区对渔业生物的养护效果亦优于短礁龄礁区, 其生物增量指数最大值为 13.3, 是短礁龄礁区最大值的 8.3 倍; 生物增量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值与礁体规模和礁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其中生物增量指数与礁体规模和礁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拟合优度分别为 0.95 和 0.87。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 人工鱼礁建设对渔业资源具有显著的养护作用, 礁龄和礁体规模是影响礁区渔业生物养护效果的关键特征要素, 这为人工鱼礁建设及其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建都,赵祺,刘晋冀,张彦浩,张沛东.黄渤海不同人工鱼礁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增量影响要素[J].中国水产科学,2023,30(3):371-383
LI Jiandu, ZHAO Qi, LIU Jinji, ZHANG Yanhao, ZHANG Peido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biolog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biomass increments in different artificial reefs in the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3,30(3):371-38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11-22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1-08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5-22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