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沙氏下鱵幼鱼食性分析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李玉龙(1981?),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E-mail:liyudragon@126.com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7); 辽宁省重大农业专项(2020JH1/10200002); 辽宁省海洋渔业厅项目(201834).


Preliminary dietary analysis of Hyporhamphus sajori juveniles based on DNA metabarcoding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详细了解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食物组成, 以黄海北部海水池塘养殖环境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氏下鱵 (Hyporhamphus sajori)幼鱼为对象, 提取其胃含物及水环境样品 DNA, 选用 18S rDNA V4 区作为分子标记进行扩增, 通过 DNA 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鉴定其食物组成及摄食选择性。结果显示, 33 日龄沙氏下鱵幼鱼胃含物样品中共检出 17 个物种门类, 其中节肢动物门(45.29%)序列数占比最高, 其他物种序列数占比超过 1%的门类依次为绿藻门(20.34%)、硅藻门(12.35%)、甲藻门(12.42%)、纤毛虫门(2.41%)、链形植物门(1.75%)、鞭毛虫门 (1.24%)和子囊菌门(1%), 同期水环境样品中甲藻门序列数占绝对优势(76.64%), 其次分别为纤毛虫门(2.52%)、刺胞动物门(1.50%)、异鞭藻门(1.34%)、丝足虫门(1.12%); 63 日龄沙氏下鱵幼鱼胃含物样品中共检出 18 个物种门类, 其中节肢动物门序列数占绝对优势(97.31%), 其他门类物种序列数占比均小于 1%, 同期水环境样品中甲藻门 (57.92%)为优势门类, 其他物种序列数占比超过 1%的门类依次为纤毛虫门(10.97%)、硅藻门(8.05%)、金藻门 (4.54%)、隐藻门(3.88%)、异鞭藻门(3.85%)、刺胞动物门(2.30%)、节肢动物门(1.61%)、绿藻门(1.07%)。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氏下鱵幼鱼食物组成存在差异, 说明沙氏下鱵的食性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存在由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向浮游动物食性的转变。此外, 通过 DNA 宏条形码技术还检测出传统胃含物检测方法未鉴定到的真菌、纤毛虫类以及链形植物等食物种类。研究结果表明, DNA 宏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性分析方法, 适用于幼鱼阶段鱼类的食性分析, 且比基于传统形态学的食性分析具有更高的鉴别潜力。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玉龙,陈百灵,鲍相渤,周遵春,刘卫东,李云峰.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沙氏下鱵幼鱼食性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23,30(4):393-405
LI Yulong, CHEN Bailing, BAO Xiangbo, ZHOU Zunchun, LIU Weidong, LI Yunfeng. Preliminary dietary analysis of Hyporhamphus sajori juveniles based on DNA metabarcoding[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3,30(4):393-40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01-09
  • 最后修改日期:2023-03-16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6-3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