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技术措施控制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效果比较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广东中大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陆丰 516500;广东中大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陆丰 516500;广东中大亿达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陆丰 516500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鲍苗体长18.12~23.82mm,体重0.98~2.56g,在5种模式下进行养殖,即:1)养殖用海水以不同方式进行前处理;2)以24h不同补水倍数;3)不同“倒池”次数;4)不同投喂次数投喂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5)不同产地、相同规格的鲍苗比较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吕军仪,孙燕燕,李秉记,黄琨,黄克.不同技术措施控制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02,9(2):0-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02,9(2):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0-04-0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