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梅童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2.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项目(D-8005-18-0061)


Development of vertebral column and appendicular skeleton in Collichthys lucidus larvae and juveniles
Author:
Affiliation:

1.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of Environmental DNA and Ecological Water Health Assess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2.Engineering Research 3.Center 4.of Environmental DNA and Ecological Water Health Assessment,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5.ZJU-Hain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Bioelectronics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4年6-7月在杭州湾北部水域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进行表层拖网所采集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ncidus)仔稚鱼样本,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探讨了棘头梅童鱼仔稚鱼(体长范围为3.3-12.7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和骨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脊柱骨化之前不分节,而是由前向后逐渐长出的一个个骨环把脊柱分节,硬骨化出现的顺序大体上为由前向后。髓弓在脊柱骨化之前完全形成,相对于一些低等鱼类髓弓等的生成方向是从中间向头尾和从后向前进行,棘头梅童鱼的髓弓由前向后生长,属于相对高等鱼类的生长类型。胸鳍支鳍骨是最先发育的附肢骨骼,为能够自由地游泳摄食和从内源性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提供了保障。后颞骨的形状十分特殊,具有四枚向不同方向突起的棘;背鳍支鳍骨由体中部开始向前后生长,尾鳍支鳍骨的骨化晚于其他附肢骨骼,侧尾下骨与其相邻的两枚尾下骨的基部融合,为其游泳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早期形态学分类提供骨骼发育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对棘头梅童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结合骨骼发育进行技术上的契合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7-15
  • 最后修改日期:2022-09-26
  • 录用日期:2022-07-22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