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组成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0300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3TD05);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0639)


Study o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spring fish eggs in Daya Bay based on DNA barcoding technology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鱼卵是鱼类早期生活史的重要环节,鱼卵种类和分布的研究是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的重要前提。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鱼卵会相比传统形态学鉴定更加准确、高效。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4月在大亚湾的14个站点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线粒体DNA的CO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了大亚湾海域春季的鱼卵种类。结果发现,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共36种,隶属于7目18科26属,其中31种鉴定到种,另有3种鉴定到属,2种鉴定到科。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0.12 ind·m-3,密度最大的站点(37.3 ind·m-3)为S7。鱼卵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项斑项鲾(Nuchequula nuchalis)、十棘银鲈(Gerres decacanthus)、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岛屿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insularis)、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叶鲱(Escualosa thoracata)、黄斑光胸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本文中环境因子与优势种鱼卵分布无强相关性,主要是由于优势种鱼卵种类是广温广盐性鱼类,对海域环境适应性很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但鱼卵种类仍然以小型化和低值化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大亚湾渔业资源的保护,恢复其鱼类优良种质资源场的功能。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10-07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3-14
  • 录用日期:2024-03-19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