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岛近岸海域漂浮铜藻发生量来源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LTGS24C030002);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C03120);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C31054)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Occurrence Floating S.horneri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Gouqi Island
Author: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Oceans and Fisheries,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Zhejia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ublic Welfare Project(LTGS24C030002);Key R&D project of Zhejia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C03120);Zhou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ject(2022C31054)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探究枸杞岛近岸海域漂浮铜藻(Sargassum horneri)发生量及其来源,本研究以枸杞岛筏架定生和底栖铜藻为研究对象,根据定生铜藻生长、气囊形成时间及生物量变化规律,从源头上解析漂浮铜藻发生时间、生物量及漂浮路径。结果表明:(1)来源于筏架定生的漂浮铜藻形成时间比来源于底栖的漂浮铜藻早5—6个月,枸杞岛近岸海域约99.4 %的漂浮铜藻生物量来源于筏架定生铜藻,而底栖铜藻形成的漂浮铜藻生物量仅占0.6 %。(2)筏架定生铜藻脱离附着基后形成的漂浮铜藻株数约22×106 株,生物量约141938 t,经估算仅枸杞岛筏架定生来源的漂浮铜藻生物量约占东海区漂浮铜藻总量的23.4 %,来源于底栖铜藻占0.13 %。(3)结合我国不同区域定生铜藻生物量、漂浮铜藻出现时间、潮流及长江环锋影响铜藻漂浮路径等因素分析,我国漂浮铜藻可能有两条路径来源,北面来源为辽东半岛和山东附近海域,南面为长江河口以南区域。以上研究结果为解析枸杞岛近岸海域漂浮铜藻发生量来源及发生可能性上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金潮”溯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11-04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3-01
  • 录用日期:2025-03-03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