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额墨头鱼人工繁殖和早期发育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2.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3.华能澜沧江股份有限公司;4.普洱市渔业发展中心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 (2019FY1011900);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鱼类资源智能化调查装置、方法研究与集成应用” (ZX-KJHB-20230020)


Study on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Garra mirofronit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研究奇额墨头鱼的早期发育时序特征,丰富其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研究资料,为人工繁育和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利用野外采集的奇额墨头鱼(Garra mirofronits)性成熟个体,通过人工催产及干法授精获得其受精卵,详细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过程。共开展3次人工繁殖实验,平均催产率为100 %、受精率(89.93±0.72) %、孵化率(87.83±1.00) %。受精卵呈浅灰色,卵膜薄而透明,无黏性,卵径(1.12±0.04) mm,吸水膨胀后卵膜径达(3.37±0.09) mm,膨胀系数300.89%。水温18~21 ℃下,经24~26 h孵化出膜,孵化积温为496.04 ℃·h,历经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心脏搏动期和出膜期等9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4.50±0.07) mm,肌节32对,卵黄囊仔鱼期历时5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9.22 %·d?1; 仔鱼期共历时16 d,全长特定生长率为7.02 %·d?1。奇额墨头鱼早期发育时序特征遵循硬骨鱼类发育的基本规律,符合漂流性卵胚胎发育的一般特点,为典型产漂流性卵鱼类。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12-19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1-31
  • 录用日期:2025-02-06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