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鳍鳠雌性亲鱼卵巢发育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2.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2YFD2400101); 重庆市财政项目(C202401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3TD23)


Annual changes of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sex steroid levels in female cultured largefin longbarbel catfish (Hemibagrus macropterus) broodstocksLI Zuyang1,3,#, LI Shuang2,#,YUE Huamei1,YE Huan1,CHEN Yuankun2,RUAN Rui1,XIE Yong2,*,LI Chuangju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大鳍鳠(Hemibagrus macropterus)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养殖鱼类,为加强对养殖大鳍鳠亲鱼的性腺发育调控,本研究采用形态测量法、组织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探讨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鳍鳠雌性亲鱼卵巢发育及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大鳍鳠雌性亲鱼性腺指数(GSI)在5月达到峰值12.16±0.67%,标志其进入繁殖期;8月GSI显著下降至0.89±0.24%,卵巢开始退化;从11月(0.57±0.03%)至次年2月(0.82±0.05%),大鳍鳠GSI值无显著变化(P>0.05)。大鳍鳠亲鱼卵巢内卵母细胞类型根据形态学特征可分为六个时相,即卵原细胞时期(I)、卵母细胞初始生长期(II)、皮层小泡期(III)、卵黄生成期(IV)、成熟期(V)、退化期(VI)。根据卵巢内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占比可将其卵巢周年发育分为启动发育期(11月)、繁殖前期(2月)、繁殖期(5月)、退化期(8月)。性类固醇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大鳍鳠雌性亲鱼血清中雌二醇(E?)含量在5月升至峰值(301.15 pg/mL),随后显著下降;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T)含量则在8月最高(135.00 pg/mL),且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 < 0.05)。以上结果表明,养殖雌性大鳍鳠全年GSI只有一个峰值,为一次产卵类型,5月进入繁殖期;血清中的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大鳍鳠卵巢发育阶段紧密相关,可作为评估养殖大鳍鳠卵巢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大鳍鳠亲本的繁殖调控以及提高人工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1-07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3-12
  • 录用日期:2025-04-21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