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探究温度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942.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60820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0TD13),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Transcriptomics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Eriocheir sinensis
Author:
Affili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Oceanic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具有典型的洄游习性,每年需经历数月洄游至长江口进行繁殖活动,温度是影响其胚胎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设置恒温9℃、恒温15℃以及从9℃逐渐升高至15℃三个实验组,查明每个实验组胚胎发育的时间和有效积温,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揭示了温度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胚胎发育进程及有效积温,在恒温9℃时,胚胎停滞在卵裂期不发育,其有效积温为1961.95 h·℃;温度从9℃逐渐升高至15℃时,胚胎能够发育至原溞状幼体期,且与恒温15℃组相比,胚胎发育时间缩短了144h,有效积温缩短了1303.77 h·℃。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当温度从9℃升高至15℃时,与胚胎发育相关的间隔基因(LOC126998238)显著下调,功能通路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靶向;在恒温15℃下,胚胎中的母体效应基因(LOC126984051)则显著上调,功能通路主要富集在小分子代谢。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胚胎发育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与恒温条件相比,变温能显著影响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通路的富集,从而促进中华绒螯蟹胚胎的发育。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1-16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3-24
  • 录用日期:2025-03-27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