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系统水文连通性对鱼类群落分布的影响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401905)、国家自然科学(32071584 3227165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TD14)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 in the Chongming Dongtan tidal creek sy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on fish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uthor:
Affiliation: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und Project: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Project(2023YFD2401905)、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32071584 32271658)、Basic Research Business Expenses Special for Central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2023TD14)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水文连通性是指示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对河口鱼类群落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了水文动态、景观维度上的2类共12个水文连通性指标,探索了河口湿地潮沟系统的水文连通性的差异性及鱼类群落对不同水文连通性栖息地的偏好,旨在为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潮汐条件下,河口湿地潮沟系统的水文连通性对鱼类群落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潮差、淹没时长、节点数、河链数和节点连接率β等被识别为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典型相关分析分析(CCA),可将潮沟系统内部样点区域分为大潮高连通区、大潮低连通区、小潮高连通区、小潮低连通区和长期淹没区,共5类不同水文连通性区域,并且鱼类物种对不同水文连通区域的偏好各异,这些偏好与鱼类的游泳能力、个体大小和摄食行为等相关。例如,大鳞鲴(Xenocypris macrolepis)、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鱼类对水体水流环境适应力强,偏好利用涨落潮进出潮沟觅食,倾向于在大潮高水文连通区域栖息。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鲻科(Mugilidae)等是具有较强的溯水能力的鱼类,虾虎鱼科(Gobiidae)偏好深入潮沟系统内部更稳定的水体觅食或栖息,它们倾向于在淹水时长较长的小潮高水文连通区域栖息。刀鲚(Coilia ectenes)、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等幼鱼,对水深有一定的要求,不喜进入潮沟内部,偏好栖息在潮沟口或近岸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了河口潮沟鱼类在潮汐作用下,对不同水文连通性栖息地的具有主动选择和适应性,为河口湿地的生态修复和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在湿地水资源管理中制定调节水文连通性策略,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1-28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3-27
  • 录用日期:2025-03-28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