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人工选育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采用20个微卫星标记比较分析了克氏原螯虾5个连续选育世代(F1-F5)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0个微卫星标记在389尾样本中共检测到24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为5~22个,平均为12.30个。选育过程中,F1到F5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从0.539下降至0.43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从0.734下降至0.68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从0.695下降至0.638。尽管选育群体的Ho、He和PIC均有所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F-检验结果显示,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选育群体的近交系数(Fis)介于0.106~0.622,平均值为0.304,所有多态性位点均为正值,说明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世代间配对比较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介于0.010~0.039,说明群体的遗传分化处于低等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F1-F5中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5.16%)。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1、F2独立聚类为一支,F4与F5先聚类,再与F3聚类为另一支,遗传结构已经发生改变。综上所述,克氏原螯虾经多代人工选择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今后选育过程中应引入不同来源亲本或增加育种亲本数量,减少近交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