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卤虫是水产苗种生产的重要生物饵料。本研究探讨了在标准孵化条件下渤海湾盐田卤虫卵的孵化特性、孵化过程中幼体营养,以及孵化液水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在孵化12~24 h为快速孵化期,24 h孵化率达到83.89%。在32 h的连续孵化过程中,收获的无节幼体总湿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所升高,而干重百分比、总脂肪酸含量呈降低趋势。孵化过程的前4~8 h,孵化液pH和溶解氧快速下降,后期趋于平稳。总有机碳和总氮浓度在孵化第8~16 h快速升高,于16 h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降低,于孵化第24~28 h再次升高,对应着孵化过程中以弧菌为主的TCBS菌的两次爆发式增长,即16 h的I期无节幼体大量出现,以及24 h的II期无节幼体大量出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孵化液微生物多样性随孵化时间延长而降低,以弧菌属(Vibrio)和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25.45~53.91%)。因此,渤海湾盐田卤虫幼体的采收应在孵化后(20 h)即I期无节幼体出现高峰期进行,此时伞状幼体比例处于较低水平,而II期无节幼体尚未出现,可最大限度减少卤虫的营养和能量损失;且此时卤虫尚未开口进食,可最大限度控制卤虫的弧菌载量。本研究明确了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过程中幼体营养、孵化液水质和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了其与卤虫幼体孵化进程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卤虫卵孵化和采收策略,为水产苗种提供较高营养和生物安全的卤虫幼体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