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肠道真鲷长颈棘头虫的季节动态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3.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4.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1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32173020);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2024Y001);浙江海洋大学2024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系列工程项目


Seasonal dynamics of Longicollum pagrosomi Yamaguti, 1935 in the intestinal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Author:
Affiliatio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National Marine Aquacultur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棘头虫是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肠道的重要寄生蠕虫种类,其感染可影响宿主的生长和健康,本研究系统评估其不同季节感染动态及与宿主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以阐明流行规律并为棘头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福建宁德三都澳海区养殖的大黄鱼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棘头虫感染调查。结果显示,真鲷长颈棘头虫(Longicollum pagrosomi Yamaguti, 1935)在大黄鱼中呈聚焦分布,其感染可显著降低宿主肥满度(P<0.05)。各月份间真鲷长颈棘头虫的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率在8月最高(90.0%),9月最低(18.2%);平均感染强度在6月最高(9.0),12月和3月最低(1.0);感染主要发生在夏季(6-8月)。感染率随体长增加而增加,35~40 cm(F)组感染率最高(66.7%);而平均感染强度随体长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5~30 cm(D)组的平均感染强度最高(7.1),且真鲷长颈棘头虫丰度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25,P = 0.00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真鲷长颈棘头虫在大黄鱼体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与体长阶段性流行特征,感染高峰主要集中于夏季及中等体长阶段。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相关视频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4-28
  • 最后修改日期:2025-10-24
  • 录用日期:2025-10-28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