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优化日本囊对虾 (Marsupenaeus japonicus) 多性状协同育种策略, 本研究以G3代选育群体为基础, 通过荧光标记混养和自然交尾构建28个全(半)同胞G4代家系, 采用线性混合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系统评估了120、180、240日龄体长体重、耐氨氮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室内外环境下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生长性状呈中等遗传力水平, 其中体长为 (0.3465±0.0473)~(0.3857±0.0533), 体重为 (0.1752±0.0428)~(0.3196±0.0522); 耐氨氮性状遗传力较低, 为 (0.1187±0.0273)~(0.1423±0.0308)。不同日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0.8645±0.0144 )~(0.9023±0.0122) 与表型相关 (0.9116±0.0115)~(0.9716±0.0103)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表明早期选择可同步改良多个生长阶段的表型。生长与耐氨氮性状的遗传相关为 (-0.1690±0.0267)~(0.0121±0.0241), 表型相关为 (-0.0774±0.0201)~(0.0821±0.0134), 两者均不显著(P>0.05), 提示二者受独立遗传机制调控。体长和体重性状在室内外环境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 (-0.017±0.176) 和 (0.136±0.185), 均小于 0.8, 表明日本囊对虾体长和体重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 要实现生长和耐氨氮性状的同步改良, 可以考虑估算生长和耐氨氮性状育种值, 计算综合选择指数的方式实现多性状同步改良, 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室内外养殖环境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本研究结果为日本囊对虾高效育种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