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鳢与斑鳢早期发育的比较转录组分析及生长优势关键基因的筛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3.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4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4A1515030165)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Hybrid Snakehead (Channa. Maculata ♀ × Channa. argus ♂) and Channa maculata during Early 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for Key Genes Related to Growth Advantag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斑鳢(Channa maculata)和杂交鳢(C.maculata♀ × Channa argus♂)在13 dph和43dph两个关键早期阶段的全鱼和肌肉组织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揭示杂交鳢早期生长优势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在13 dph阶段,共鉴定到721个DEGs,包括427个上调基因和294个下调基因;在43 dph阶段,鉴定出385个DEGs,包括168个上调基因和217个下调基因,两个时期共有23个重叠的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控和发育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 13 dph阶段的DEGs主要与胆固醇代谢和能量生成相关,43 dph阶段则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整合功能注释和PPI网络分析及qPCR验证,本研究鉴定出10个在杂交鳢生长优势中可能发挥核心作用的候选基因(npy、slc25a5、ugp2、obscn、ache、coro1ca、tuba、lmod2、nr4a1、trim33)。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神经递质调控、摄食行为、肌肉发育及能量代谢等关键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从转录组层面阐释了杂交鳢生长优势的分子基础,为深入解析杂种优势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并为水产动物的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靶点。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7-14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9-10
  • 录用日期:2025-09-15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