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斑鳢(Channa maculata)和杂交鳢(C.maculata♀ × Channa argus♂)在13 dph和43dph两个关键早期阶段的全鱼和肌肉组织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揭示杂交鳢早期生长优势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在13 dph阶段,共鉴定到721个DEGs,包括427个上调基因和294个下调基因;在43 dph阶段,鉴定出385个DEGs,包括168个上调基因和217个下调基因,两个时期共有23个重叠的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控和发育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 13 dph阶段的DEGs主要与胆固醇代谢和能量生成相关,43 dph阶段则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通过整合功能注释和PPI网络分析及qPCR验证,本研究鉴定出10个在杂交鳢生长优势中可能发挥核心作用的候选基因(npy、slc25a5、ugp2、obscn、ache、coro1ca、tuba、lmod2、nr4a1、trim33)。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神经递质调控、摄食行为、肌肉发育及能量代谢等关键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从转录组层面阐释了杂交鳢生长优势的分子基础,为深入解析杂种优势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并为水产动物的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