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染色法的菲律宾帘蛤中微塑料的高效分离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浙江农林大学;2.必维申瓯质量技术服务温州有限公司;3.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4.杭州市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072298); 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引导项目(20220919Y201).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Manila Clam based on Fluorescent Staining
Author:
Affiliation:

1.Zhejiang A&2.F University;3.Bureau Veritas Consumer Product Shen’ou(Wenzhou) CO., Ltd;4.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5.Yuh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und Projec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2072298); Hangzhou Agri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Guide Project(20220919Y201).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建立基于荧光染色技术的贝类中微塑料的高效分离前处理方案,以占消费比重较大的花蛤(菲律宾帘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作为研究对象,在10% 氢氧化钾(KOH)和蛋白酶K两种消解体系下,考察消解效率、堵膜率和微塑料回收率及红外光谱变化情况,确定最佳消解条件并做优化。优化方案结合尼罗红荧光染色,并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疑似荧光颗粒进行验证,确定方案的适用性。实验表明,优化后的KOH消解方案,消解效率提高到(99.80±0.06)%,堵膜率降至(95.78±6.51)%,3-5 mm粒径塑料标准品的回收率为(97.92±3.61)%,500 μm粒径塑料标准品为(89.58±4.14)%。经优化的蛋白酶K消解方案,消解效率提升至(99.97±0.02)%,堵膜率降为(94.37±9.85)%,两种粒径的塑料标准品回收率分别为(97.92±3.61)%和(87.08±2.69)%。使用尼罗红溶液染色有效地提高了目视显微观察筛选效率。实验发现蛋白酶K优化组出现众多假阳性荧光亮点,影响显微拉曼测定,而KOH优化组未出现类似的情况。样品共检出0.99个/克(湿重)微塑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纤维状,长度为971.23±22.01 μm)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颗粒,粒径为26.88±1.69 μm)。最终采用以10% KOH,50℃,4h,5% 稀盐酸溶液调节pH为优化前处理方案,结合尼罗红荧光染色观察和共聚焦显微拉曼定性,本方案简单、经济且高效,可适用于双壳贝类中微塑料的检测分析。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1-04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6-28
  • 录用日期:2024-04-22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