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2(5):0.
摘要:利用17α-羟孕酮,前列腺素及两者联合进行红鲫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7α-羟孕酮(1μg/ml)可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但不能排卵。而前列腺素(2μg/ml)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没有影响,但可以引起成熟卵母细胞的排卵。当两者联合作用时既可以成熟又能排卵并能受精发育
1995, 2(5):0.
摘要:应用细菌生化蝙码微量鉴定系统鉴定鱼类细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利用其中的SWF—A系统鉴定嗜水气单胞茵、苏伯利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茵等鱼类细菌94株,符合率97.87%;GYZ一9V系统鉴定鱼类弧菌科细菌55株,符合率96.36%;GYZ一15e系统鉴定鱼类肠杆菌科细菌Jf6株,完全符合
1995, 2(5):0.
摘要: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vngodon idellus),鲢(Htpophthalmiethys molitrix),鳙(Arisichys nobilis)是我国特产经济鱼类。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养殖场由于有限群体交配和养殖,出现近交哀退和基因库萎缩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种群和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综述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作者
1995, 2(5):0.
摘要:胡子鲶卵子受精后48分钟即将开始第一次卵裂时施以4℃冷水处理20分钟,孵化率30.9%,仔鱼畸形率61.3%。对存活小鱼作染色体检查初步估计约有33%四倍体、22%嵌合体(2n-4n)、其余为二倍体。四倍体染色体数4n=112、二倍体2n=56,而嵌合体并存2n和4n两种染色体组合。四倍
1995, 2(5):0.
摘要:二、三倍体鲤鱼在单养时,三倍体鱼的性腺重和GSI均低于二倍体,经t检验,性腺重数值差异显著(P<0.05)、GSI数值差异极显著(P<0.001);在混养时,三倍体鱼的性腺重和GSI均低于二倍体,差异均显著(P<0.05)。雄性三倍体鲤鱼的精巢发育比较一致,均完成了精子发生过程
1995, 2(5):0.
摘要:本文对黄鳍鲷精子活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黄鳍鲷精子在不同的盐度下其运动和存活时间有所不同,在20‰—25‰的盐度下活力最大、存活时间最长。通过对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大多数精子细胞只是在其颈部有一个线粒体,且该线粒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这些结果与淡水硬骨鱼类的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综述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综述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脊椎动物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owth hormone releasing—fac-tor,即GRF)为四十四肽。它刺激垂体前部的细胞增加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GRF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作用效果较为平和。根据已在其它动物获得成功的结果提示,用这种基因序列构建的转基因鱼,将有可能增加释放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摘要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用微型双相电泳技术获得83—2系草鱼及其2个亲本种的血清蛋白图谱。兴国红鲤有60-80个斑点,草鱼和83-2系草鱼均有90-l00个斑点,83-2系草鱼的电泳图形和斑点数目都倾向草鱼,但局部具有杂合特征。83-2系草鱼血清中类似IgG和IgM的免疫球蛋白成分明显多于草鱼,提示83—2系草鱼
1995, 2(5):0.
摘要:实验共用13种限制酶分别对鲇mtDNA作酶切分析。其中,酶BamHI、Bgll和Sacl在鲇mtDNA分子上产生2个切点;BglⅡ、EcoRⅠ、PstⅠ和ScaⅠ都产生1个切点;HindⅢ和PvuⅡ分别产生5个和3个切点;XbaⅠ的切点多于5个,而ClaⅠ、DraⅠ和KpnⅠ没有切点。根据酶解结果计算出鲇mtDNA的大小
1995, 2(5):0.
摘要:本文将Dot—ELISA应用于鱼类致病菌Ah茸的检测中,对不同的抗原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反复冻融的方法处理抗原效果较好,井对人工感染Ah茵的鱼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ot—ELISAHW 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较高的优点,可用于鱼类Ah茵的快速检测。 <专刊>=
1995, 2(5):0.
摘要:1985-1990年作者对杂交种荷元鲤进行了连续三代人工雌核发育诱导,对其后代体色分离、雌雄比例等性状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杂交种为诱导材料,采用阻止第二枉体释放的方法使染色体加倍,刑连续三个世代的雌核发育后代在体色方面仍出现分离。由此可见,若要快速建立纯系或从杂交种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综述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本文采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分析了八种光唇鱼的20个骨骼及形态特征。对光唇鱼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并对光唇鱼属中亚属的划分,半刺光唇鱼与带半刺光唇鱼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最后,文内对八种光唇鱼的地理分布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专刊>= <栏目>= <图片>=
1995, 2(5):0.
摘要:本文研究了人工控制下不同水温和盐度对尖鳍鲤胚胎发育速度和孵化率的影响。在水温14℃—33℃条件下,尖鳍鲤胚胎均能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速度逐渐加快。但其有效适温范围为18℃一28℃,在这一范围之外,胚胎孵化率显著降低。尖鳍鲤胚胎发育的适盐范围为淡水-12.5
1995, 2(5):0.
摘要:鱼类细胞株(系)的保存问题,是鱼病、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等实验室的一件重要工作,本文报告了液氮冻存鱼类细胞的二种方法。(1)倒去要保存细胞的培养液,加入预冷的冰冻保护液,用自制的小橡皮头将细胞从瓶壁上推刮下来,吹打分散、计数、然后分装到安瓿内,封口后普通冰箱
1995, 2(5):0.
摘要:白鲟是中国特有的经济和珍稀鱼类,因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和较原始的形态特征,在脊椎动物起源和演化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白鲟的年龄与生长是生活史特征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收集的20尾白鲟幼鱼标本进行了体长、体重测定和年龄估算。表明在九月、十月及十一月收集的14尾标本年龄
1995, 2(5):0.
摘要:本文用行为学和养殖试验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T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撮食行为、皮肤感觉器官和人工饲料问题。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通过不停游动,以吸吮方式撮食底质上的食物,利用皮肤感觉对食物进行识别。吻部腹面存在大量的罗伦氏囊和少量I型或Ⅱ型味蕾
1995, 2(5):0.
摘要:本研究用组织切片厦Mallory氏三色法、PAS法染色技术观察7镜鲤、柏氏鲤及其杂种[(镜鲤♀×柏氏鲤♂),F↓(1)]二龄鱼的肠道组织,结果是:三种鱼前、中、后肠的一般结构相似;但少数镜鲤和杂种的肠道组织有异常结构。一尾发育正常的镜鲤肠壁根薄,为一般鱼的J/2,绒毛变短,
1995, 2(5):0.
摘要:<专刊>= <栏目>=综述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
1995, 2(5):0.
摘要:本文以草鱼胚胎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冷冻保存前后的结构变异。观察结果表明,草鱼胚胎冷冻到-19696℃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主要表现在:1)冷冻后的受精卵,卵表收缩开裂,表面的膜褶结构被破坏,卵膜上出现大量的絮状物;2)卵黄颗粒破裂,成为均
1995, 2(5):0.
摘要:从患败血症鲫鱼病体分离到一批溶血毒素产生菌株,对其中5株进行了致病实验,对4株致病株进行了形态学和生化鉴定,其中CRI14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吻合。进一步研究了培养起始pH对CRI14株溶血毒素产生的影响,用SDS-PAGE和IEF证明了酸性pH(5.0)能抑制至少两种嗜水气单胞菌
1995, 2(5):0.
摘要:本文对肉虹鲫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1)叙述了肉红鲫栖息地的自然条件。(2)调查了肉红鲫的生活习性。(3)描述了肉虹鲫的体型与体色。(4)背鳍3,16~17;臀鳍3,6;腹鳍,,9;胸鳍,1,16~19。侧线鳞为28,侧线上鳞为5~6,侧线下鳞为5~6。鳃耙数39--48。咽喉齿4
1995, 2(5):0.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外鱼类基因定住研究的现状,特别是本室近年来在该研完领域的新进展,提出了深入开展鱼类基因定位研究的新方案。其中包括:(1)迅速构建多种鱼类二价体高分辩G带模式图,(2)构建以序列标志微卫星位点为基础的鱼类二价体基本框架图;(3)深入开展基目比较定位研究;(
1995, 2(5):0.
摘要:本文对二、三倍体鲤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倍体鲤鱼在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尾柄长、头长/眼后头长、头长/眼间隔、体高/体厚等可量性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据此可做为二、三倍体鲤鱼之间的区别特征。在可数性状方面没有明显
1995, 2(5):0.
摘要:以实验诱导方法研究了鲇鱼头肾中含色素的巨噬细胞集结(PMA)的发生。结果表明鲇鱼头肾中巨噬细胞(mΦ)存在不均一性,含色素的巨噬细胞(PM)是由网状/纤维状mΦ经过梭状mΦ、圆形红色mΦ和圆形黄红色mΦ等中间阶段发育而来的,实际上是一种已丧失吞噬功能的衰老mΦ,P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