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6(1):0.
摘要: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和投饵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的海水池塘中溶氧的昼夜平衡。测定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和底泥呼吸耗氧量;用估测模型计算鱼、虾呼吸耗氧量及用差减法估
1999, 6(1):0.
摘要:对4顶单船中层拖网和双船底拖网的前部以高强度聚乙烯网线替代常规聚乙烯网线,依田内渔具模型试验准则制成模型网,进行水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应用高强度聚乙烯网线的拖网与原生产网相比,在2.5~4.5kn拖速下,网具阻力可平均下降6.5%~16.2%
1999, 6(1):0.
摘要: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巢中的脂类以2种形态存在,即脂肪滴(L)和卵黄体(Y)。脂肪滴为中性脂,卵黄体主要是磷脂。成熟卵巢的总脂含量约占卵巢湿重的1778%,且中性脂(NL)大于磷脂(PL)。成熟卵巢的NL依次主要由甘油三酯(TG)、胆固醇(SL)和胆固醇脂(Es)组成;PL主要由卵
1999, 6(1):0.
摘要:以毒理学为指导,现代医学测试技术为基础,研制出适合鱼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渔业环境监测。对长江下游的南京段和镇江段监测表明,两江段受测鱼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致畸、致突变效应,说明其水域中存在诱变源,且与该水域石油含量过高有关;
1999, 6(1):0.
摘要:将不同浓度Cd↑(2+)、Hg↑(2+)、Pb↑(2+)液分别灌注罗非鱼嗅觉器官,研究其对EOG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离子对EOG反应均呈抑制效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及浓度有关,Cd↑(2+)、Hg↑(2+)、Pb↑(2+)有效IC↓(50)分别为33.91、67.73、191.44
1999, 6(1):0.
摘要:南方大口鲇在水温(15.5±0.5)℃条件下孵化后7~10日龄为混合营养期;3~6日龄,肠上皮细胞分化为吸收细胞、吸收分泌细胞及分泌细胞3种类型。消化管发育初期参与卵黄吸收。前期仔鱼及仔鱼阶段消化管壁结构不完善,机械消化能力弱。 <专刊>= <栏目>= <图片>=N
1999, 6(1):0.
摘要: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及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筛选感染病毒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病虾,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病虾体内同工酶的表型变化。用分光光度仪对电泳带扫描分析表明,病虾体内4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
1999, 6(1):0.
摘要:在盐度梯度2、3、4、6、8和10以及15℃、20℃、25℃3个温度组下,观察了蚤状溞(Daphniapulex)的生殖与生存。试验表明:盐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盐度一定时,溞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温度一定时,溞的寿命随盐度升高而缩短。其生殖与生存的最佳水平盐度为2,温
1999, 6(1):0.
摘要:在350、400、450、500尾/m↑(2)的放养密度下,研究了小网箱养鲤效果。结果表明,小网箱放养密度对净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放养密度为473尾/m↑(2),随密度增加,出箱鲤鱼的平均体重和生长比速下降。与大网箱相比,小网箱在饲料系数、效益指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1999, 6(1):0.
摘要:本文对分布在新西兰周围海域的双柔鱼生物学特性作了分析,通过回归获得雌雄个体的各种体重与胴长的关系,不同海区的渔获物组成不一,整个海域以夏生群和秋生群为主。1~4月摄食等级为0级的比例均在30%以上,2~3级约30%,小型群体的空胃率比饱满率稍高,而大型群体0~1级的
1999, 6(1):0.
摘要:本文报告了在室内条件下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精子形态、激活反应及外界环境对对虾交尾影响等的试验观察。雄性生殖系统被分为3部分:精巢(T)、输精管和精荚(TA);输精管又分为前、中、后3段,其中的前(AVD)、中(MVD)、后(PVD)3部分以及精巢和精荚被分别匀浆
1999, 6(1):0.
摘要:通过彩鲫与红鲫杂交、回交以及不同体色彩鲫(杂交种)自交、杂交,对其子代的体色性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彩鲫与红鲫的体色遗传说明彩色受显性基因控制,红色受隐性基因控制;不同体色彩鲫自交、杂交,其后代的体色分离特性为肉色显性,红色隐性,亲本体色在后代中可以积累增
1999, 6(1):0.
摘要:嗜水气单胞菌菌株T3、40142G,51613—1,706C,RTL531,R402L,RK1119等分别从患有红底板、腐皮、洞穴及其它症状的病鳖中分离。银鲫对T3与40142G的易感性最强,而中华鳖(与小白鼠、青蛙等一样)稍差。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中,T3的致病力最强,其致病性随水温升高而增强,随其
1999, 6(1):0.
摘要:<专刊>= <栏目>=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作者
1999, 6(1):0.
摘要: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鲜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牙鲜在盐度为30、25、20和15的水中,平均代谢率分别为3.08、3
1999, 6(1):0.
摘要:<专刊>= <栏目>=研究简报 <图片>=N <表格>=N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1999, 6(1):0.
摘要:用糊精含量分别为5%、25%、50%的3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6周,再将禁食24h的鱼以每克体重灌注1.67mg葡萄糖,同时胸腔注射胰岛素0.01IU。实验结果表明,外源胰岛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且3组鱼血糖恢复到空腹水平后继续下降,以50%糊精组降血糖作用最明显(P<0.05)。这说
1999, 6(1):0.
摘要:报道了中国对虾白黑斑病的肝胰腺、鳃、血液、胃、肠和肌肉等组织的压制片、显微切片及亚显微切片的观察结果。病虾鳃上常见肉芽肿和菌团(37%),肝胰腺有细小样病毒(HPV)包涵体感染(41%),但这些组织均未出现有规律的因生物性病原侵入而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肉眼所见的
1999, 6(1):0.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改造鲑鱼(Oncorhynchus tschawytscha)生长激素cDNA。改造后的cDNA去除了编码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以外的信号肽序列及5′端和3′端的非翻译序列,加入一起始密码,并在改造后的基因两端引入BamHI识别序列各1个。亚克隆后对改造过的基因进行了序列
1999, 6(1):0.
摘要:用海藻多糖(PV911)和北虫草多糖(CP)作为饵料添加剂饲喂中国对虾20d后,测定对其血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V911和CP可明显提高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吞噬细胞的吞噬率、血清SOD的活力和酚氧化酶的活力,对溶菌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1999, 6(1):0.
摘要:观察并解剖32尾活体驼背鲈,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结构。驼背鲈的显著特征是身躯侧扁,头顶凹入,后头部突然隆起,体甚高,上下颚无犬齿,后鼻孔呈垂直长裂孔;背鳍10棘,体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点。胃发达,卜型;肠管中等长,幽门盲囊10~13个;胆囊非常细长如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