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8(2):0.
摘要:用单养和混养法,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后代选育群体和未选育群体;建鲤和黄河鲤(C.carpio)、建鲤和荷包红鲤(C.carpio var.wuyuanensis)的杂交种;亲本黄河鲤和荷包红鲤自繁后代6个试验组进行生长对比。结果表明,建鲤选育效果明显,品质提高;建鲤与黄
2001, 8(2):0.
摘要:研究了不同漂洗工艺和抗冻剂对几种西非鱼鱼糜冻藏后凝胶特性和白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用NaHCO↓(3)、柠檬酸和CaCI↓(2)溶液进行漂洗可明显提高鱼糜制品的硬度和凝胶强度,但对弹性的影响不大,因而凝胶强度的增加主要是由硬度的变化引起的;用NaHCO↓(3)和NaCIO漂洗可
2001, 8(2):0.
摘要:利用两种市售的DNA提取试剂盒对几种紫菜进行基因组DNA提取。该方法需要的组织量少,需时短,获得的基因组DNA纯度高,可被AFLP内切酶,特别是EcoRI完全酶切,完全满足AFLP研究的需要。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及提取出的基因组DNA的质量对酶切效果及以后的实验结果有影响。 <专
2001, 8(2):0.
摘要:应用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式和Gulland最适产量Y↓(0.1)模式,分别估算了福建省近海海洋捕捞业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最适产量、最适捕捞力量、最大经济产量、最大经济捕捞力量、最佳经济效益,并对各模式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
2001, 8(2):0.
摘要: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富含EPA和DHA的自养微藻绿色巴夫藻和生长迅速的异养微藻四鞭藻相融合,并筛选出兼养的融合藻株。融合藻株的总脂、EPA、DHA和EPA/DHA等各指标均比异养亲本四鞭藻有较大提高;在兼养条件下生长速率高于亲本微藻,脂肪酸组成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在异
2001, 8(2):0.
摘要:以鲜活鲢为研究对象,从肌肉组织冷冻切片、盐溶蛋白、Ca↑(2+)-ATP酶活性等角度研究在缓慢冻结条件下鲢的冷冻变性情况,并探讨鲢冷冻变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冻结前后,鲢肌肉纤维组织结构变化十分显著;鲢冻结至-35℃后盐溶蛋白下降了14.8%;Ca↑(2+)-ATP酶活性变
2001, 8(2):0.
摘要:从患“吊头病”胡子鲇(Clarias fuocus)的肝、肠和腹水分离出病原菌,用浸泡法和投喂法进行感染试验,两种方法的死亡率都在80%以上。通过细菌学和应用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120)鉴定,结果表明,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是胡子鲇“吊头病”的病原
2001, 8(2):0.
摘要:在不同条件下,对大口鲇苗种(全长1.07~9.4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P<0.01,N=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1.07~2.68cm阶段。当平均全长达6.71cm以上
2001, 8(2):0.
摘要:鲤暴露于质量浓度20ug/L的镉溶液中2周时,其相对生长率比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暴露30d后鲤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组;暴露3~7d,鲤血浆渗透压急剧下降,Ca↑(2+)、Na↑(+)浓度降低而Mg↑(2+)浓度升高。电镜观察显示,鲤脑垂体催乳素细胞分泌量增加,血浆中肾上腺皮质醇
2001, 8(2):0.
摘要:用500对斑马鱼SSLP标记引物对黑龙江野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和柏氏鲤(Cyprinus pellegrini pellegrini Tchang)进行种间遗传差异分析,共发现110个斑马鱼标记在鲤鱼种间表现出差异,故可作为黑龙江野鲤和柏氏鲤间的分子标记,也可作为建
2001, 8(2):0.
摘要:以珠江和辽河流域的鲇(Silurus asot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组合的激素和药物注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DOM)药物组合(LHRH-A+DOM),剂量为(10ug+5mg)/kg鱼体重,能快速而大量地诱导鲇血清促性腺激
2001, 8(2):0.
摘要:以螺旋藻饵料喂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能促进幼蟹的生长和加深成蟹的体色;在相同水温及投饵量(投喂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等条件下,随螺旋藻干粉投喂量的增加,幼蟹体重增加,成蟹体色加深。以投喂含螺旋藻6%的饵料为最合适。 <专刊>
2001, 8(2):0.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和特异性染色方法,对合浦珠母贝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组织中的15种同工酶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PDH、ADH在4种组织中均未见表达;AK、AMY、PGM、ALP、GDH和LDH只在肝脏中表达,而ME、SOD、EST、MDH、G6PD、6PGD和AAT则有较广
2001, 8(2):0.
摘要:报道了不同条件下闭路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形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臭氧、石莼抑菌效果。实验证实,养鲍水中细菌数量在(1.12~43.93)×10↑(5)m1↑(-1)范围内变化,比对照海水中细菌数量高1~2个数量级,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比未投饵养鲍水中细菌数量略高,与NH↓(4)
2001, 8(2):0.
摘要:1982年碧流河水库建成后,被陆封在水库中的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经10余年适应后,其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部分个体春季水温上升后暂不进入河道,而留在水库中生活,至7月份才进入河道。与刚陆封时不同,在其植物食性阶段,消化道内有大量浮游植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