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9(1):0.
摘要: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试2个品系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对褐藻酸降解菌抗性的差异性,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旨为海带烂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学基础依据。结果表明,1)海带荣城1号对褐藻酸降解菌的抗性远高于海带901;2)海带荣城1号细胞内2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2002, 9(1):0.
摘要:2000年6~11月进行室内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盘架式人工立体采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底质附苗量以塑料盘和细沙附苗较多,分别占总量的31.25%和30.03%;不同水层都能附苗,底层(水深120cm)附苗量多于上、中层(水深20~60cm),占总量的38.66%。稚贝成活率
2002, 9(1):0.
摘要:将鲤、鲢和罗非鱼肌肉在巴氏杀菌条件(75℃和80℃)下加热,测定其Vp值、升温曲线的斜率f↓(h)值、失水率以及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种鱼中罗非鱼肌肉升温速度最快,鲤最慢;罗非鱼肌肉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所需的Vp值最高;随加热温度升高,鲢失水率增加最多
2002, 9(1):0.
摘要:介绍1种新型粘土无机膜,膜平均孔径23~26nm。与其他无机膜相比,该膜制作工艺简单。实验证明,该膜对高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溶剂和化学物质具较强的耐腐蚀作用,且蛋白质分离浓缩效率较高,非常适用于水产品加工厂的废水处理及蛋白质回收。 <专刊>= <栏目>=综述
2002, 9(1):0.
摘要:采用人工合成的6个串联重复寡聚核苷酸单引物,以及2个加锚的二核苷酸引物,利用SPAR和ASSR技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基因组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对于GC含量丰富的三、四核苷酸引物如(CGA)↓(5)、(GACA)↓(4),在不同退火温度的PCR反应中,都能扩增
2002, 9(1):0.
摘要:在室内水池以溢水法收集真鲷(Pagrosomus major)受精卵,并置于不同盐度海水中静水孵化,孵出仔鱼以流水培育。设置盐度梯度为17.0、22.0、27.0及自然盐度33.0,水温分别为19.5~21.5℃(孵化)、20.5~23.5℃(培育)。结果表明:①真鲷受精卵在自然盐度海水中发育
2002, 9(1):0.
摘要:以鱿鱼内脏和加热处理的鱿鱼内脏为原料分别制备液体蛋白,置于6、13、20、25、30和39℃贮藏32d,取新鲜原料和39℃贮藏液体蛋白样品测定化学组成,取制备当天、第1~4、8、16和32天液体蛋白样品分析测定蛋白质水解度。鱿鱼内脏液体蛋白39℃贮藏4、18、32d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2002, 9(1):0.
摘要:目前,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抗菌药物也可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在鱼体和环境中的残留。本文就水产药物使用的历史、现状、适应症、副作用,耐药性的现状、来源、产生机制,耐药菌判定的标准,以及
2002, 9(1):0.
摘要:2000年4~6月,浙江省洞头海区发生了2次赤潮。经测定,在该区栽培的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的鲜干比增加,日平均增长率、平均长度减少,营养生长减慢。羊栖菜个体的繁殖部分受影响较小,假根次之,主茎、次生叶(气囊)、分枝部分受影响最大,后者在羊栖菜产量中的比重
2002, 9(1):0.
摘要:安顺地区的河流在鱼类动物地理学上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自1982到2000年对境内6县(市)24个采集点进行系统考察,共获鱼类标本3125个,计149种,分属6目20科87属,其中有15种为贵州省新记录。鱼类区系组成的特征集中表现为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和珠江上游红水河水系鱼类类群分布的
2002, 9(1):0.
摘要:应用营养动态模式和Cushing模式估算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生产力分别为306.09×10↑(4)t和303.84×10↑(4)t;Gulland和最大持续产量Y↓(ms)简单模式估算该海域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155.06×10↑(4)t和152.49×10↑(4)t;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
2002, 9(1):0.
摘要: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运用形态多元分析,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在生化遗
2002, 9(1):0.
摘要:以透射电镜与组织学方法研究45日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壳长2.30~2.40mm,壳宽1.80~2.10mm)的消化道。结果表明:①食道分为前、中、后3段;中段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侧囊的分泌细胞含大量的囊泡和分泌颗粒,呈强的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食
2002, 9(1):0.
摘要:采用原位光密度法探讨三十烷醇(TA、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对咖啡形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和盔状舟形藻(Navichla corymbosa)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激素对2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IAA
2002, 9(1):0.
摘要: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定3、5和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在3~8℃时,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2002, 9(1):0.
摘要:<专刊>= <栏目>=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 <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 <备注1>= <备注2>= <备注3>= <正文>= <作者
2002, 9(1):0.
摘要:根据1997年8月~1998年11月的调查数据,分析红海湾水域的营养水平及分布特点,以了解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红海湾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数E的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趋势,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长沙湾浅海养殖区>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