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9(2):0.
摘要: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了广西省北海市、海南省三亚市、广东省深圳市等3个地理种群养殖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并对其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10bp引物,它们在3种群中共扩增出了140条DNA片段,3种群共有片段16条,DNA片
2002, 9(2):0.
摘要: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常规方法制成切片,以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
2002, 9(2):0.
摘要:以肝脏组织保护酶SOD、CAT、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了CuSO↓(4)污染对黄鳝的损伤作用。实验测得CuSO↓(4)对黄鳝的LC↓(50)为5.5mg/L,据此设定CuSO↓(4)浓度梯度。结果表明,0.7、1.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的损伤较小,3.0、4.5mg/L的CuSO↓(4)处理液对黄鳝
2002, 9(2):0.
摘要:为探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及饵料对卵、无节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南美白对虾卵和无节幼体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并比较幼体阶段主要脂肪酸含量及其变化。在卵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
2002, 9(2):0.
摘要:采用YEPD培养基诱导发酵生产重组抗菌肽。经72h培养,由重组酵母表达并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抗菌肽活性可高达5000U/ml。用纸片扩散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重组抗菌肽对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肽对水产养殖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梅氏弧
2002, 9(2):0.
摘要:为研究多环芳烃(PAHs)蒽单独胁迫以及与UV-B共同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lum)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 rming)的毒害作用,对小新月菱形藻,蒽质量浓度设为0.0、20.0、35.0、62.5、113.0、200.0μg/L以及辐射剂量1.3J/m↑(2);对亚心形扁藻,蒽质
2002, 9(2):0.
摘要:在海水闭合循环系统中加入常用剂量的呋喃唑酮(C↓(8)H↓(7)N↓(3)O↓(5))、甲苯咪唑(C↓(16)H↓(13)N↓(3)O↓(3))、土霉素(C↓(22)H↓(24)N↓(2)O↓(5).2H↓(2)O)、氯霉素(C↓(11)H↓(12)O↓(5)N↓(2)Cl↓(2))、CuSO↓(4)+FeSO↓(4
2002, 9(2):0.
摘要:总结了饲料磷脂对仔稚鱼在成活率、生长、抗御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以及畸形鱼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饲料中缺乏磷脂对仔稚鱼的影响比对幼鱼的影响更明显,仔稚鱼饲料中的磷脂含量应高于幼鱼饲料中磷脂的含量。仔稚鱼对饲料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的需要量占饲料的1%~
2002, 9(2):0.
摘要:用双脱氧DNA测序法对鳙(Aristichthys nobilis)小卫星pBC174进行序列测定。其长度为1873bp。在这段序列中,A-T含量高达64%,从1511碱基处开始,含有多聚腺嘌呤-多聚胞嘧啶,即(AC)↓(13)的短重复序列的隐蔽微卫星。序列中含有20种限制性内切酶的57个酶切位点,97个不同的正
2002, 9(2):0.
摘要:以酪蛋白为底物,对常规蛋白酶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并与偶氮酪蛋白法进行比较,建立适应病毒微量蛋白酶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改进的微量蛋白酶检测方法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适于病毒微量蛋白酶的检测。蛋白酶的最低检出量可达ng级。 <专刊>= <栏目>=研究
2002, 9(2):0.
摘要:以青鳉(Oryzias latipes)为实验动物(基因型bR,体色红橙色,体长2~3cm),以载体pBluescript SK+为原始质粒。构建含有青鳉延伸因子-lα-A(EF-lα-A)基因启动子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表达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Alw 44Ⅰ酶切上述载体质粒,显微注射实验证实,线状DNA比环状DN
2002, 9(2):0.
摘要: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整体浸泡,KCl低渗,卡诺固定液固定,空气干燥,Giemsa染色等方法对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 Boeck)和硬鳞暴猛水蚤(Clytemnestra scutellate Dana)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挪威小毛猛水蚤染色体数目为2n=20,全
2002, 9(2):0.
摘要:设定不同饥饿时间研究养殖鲈鱼(Lateolabrax japo nicu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进行4周,每周取样。结果表明,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在饥饿2周、2周和4周开始显著下降,而红细胞脆性和沉降率则分别在饥饿1周和3周显著上升;血糖浓度在饥饿第1周显
2002, 9(2):0.
摘要:运用生物沉积法在四十里湾养殖海区现场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生长余力和C、N、P元素收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十里湾不同海区生长余力S↓(SFG)差别很大。Ⅰ龄栉孔扇贝S↓(SFG)为-0.74~24.08J/(ind·h),S↓(SFG)与饵料浓度 C↓(POM)呈正相关关系。S↓(SFG
2002, 9(2):0.
摘要:综述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缓释制剂(SRDS)、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SRDS、类固醇激素SRDS:雄烯二酮(ADSD)和17α-甲基睾丸酮(MT)以及鲤垂体匀浆(CPE)混合SRDS诱导海水养殖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行为的效果。认为采用GnRH-aSRDS处理性腺发育良好的鲈形目鱼类和鲆
2002, 9(2):0.
摘要: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采自福建沿海,体长约14cm。活体解剖、取样、固定,于Olympus BH-2显微镜下观察,其生殖管道分为前输精管、中输精管、后输精管和端壶腹4部分。前输精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分泌物呈嗜碱性;中输精管分泌物为嗜酸性,前段为高柱状上皮,后段
2002, 9(2):0.
摘要:改进常规血液细胞电镜制样技术,直接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淋巴液固定、脱水、包埋、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具有3类细胞,即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其中,无颗粒细胞的核质比最大,异染色质高度浓缩、边缘化,几乎没有常染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