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10(2):0.
摘要:根据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的保守性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鲮(Cirrhina molitorella)脑垂体组织中克隆出鲮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片段,将纯化的DNA片段克隆到pUCm-T载体上。克隆的鲮GH 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567bp,编码由188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
2003, 10(2):0.
摘要:根据β珠蛋白的N末端和C末端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设计20bp长的简并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5种鲤形目
2003, 10(2):0.
摘要:以成年胡子鲇(Claris fuscus 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O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
2003, 10(2):0.
摘要: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将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未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
2003, 10(2):0.
摘要:对患肌肉白浊病的罗氏沼虾进行细菌分离、寄生虫检查、组织病理观察以及虾池的水质分析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排除了细菌、寄生虫以及水质环境因素造成该病的可能性,并发现病症多发生在体长0.8~3cm的幼虾中,而体长3cm以上的虾病症明显减轻。病虾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病理观
2003, 10(2):0.
摘要: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方法,证实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var.singguonensis)、玻璃红鲤(C.carpio.var.wananensis)、荷包红鲤(C.carpio.var.[WTBX]wuyuanensis)及瓯江彩鲤(C.carpio.var.color)的红细胞表面都存在C↓(3)b
2003, 10(2):0.
摘要: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渔业资源优势种的组成随区域和时间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黄海北部和中部渔获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北部与南部、中部与南部的相似性较低;黄海渔获生物种类组成年间相似性
2003, 10(2):0.
摘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
2003, 10(2):0.
摘要:在双壳贝类的氮(N)排泄中,尽管NH4↑(+)-N含量占主导地位,但氨基酸含量占据着相当可观的比例,其他形态的N,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但比例不大。在双壳贝类磷(P)排泄中,有机磷含量约占总溶解磷排泄的1/3。双壳贝类N、P排泄在沿岸生态系统的营养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