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10(5):0.
摘要:根据其他蟹类蜕皮抑制激素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了简并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成体的蜕皮间期眼柄中,克隆了1条长1 145 bp的cDNA。该cDNA编码60个氨基酸,包括942 bp的3′端非翻译区。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
2003, 10(5):0.
摘要: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虾种之一。本研究以相应引物对野生群体和人工培育第1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群体(CP1、CP4、CP5、CP6)的各2个个体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16S rRNA基因片段
2003, 10(5):0.
摘要:取平均壳径分别为1.9cm和4.4cm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海胆体腔有2种类型的细胞,即变形吞噬细胞和色素细胞。娈形吞噬细胞形状不定,能伸出伪足,核较大,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丰富。色素细胞具突起,内有紫红色颗粒,颗粒
2003, 10(5):0.
摘要: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
2003, 10(5):0.
摘要:以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s),对其生长、免疫力和鱼体组成进行分析。实验分为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添加剂组和无机微量元素添加剂组,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Cu↑(2+) 2 mg、Fe↑(2+) 150 mg、Zn↑(2+) 30 mg、Mn↑(2+) 12 mg、Co↑(
2003, 10(5):0.
摘要: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 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 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
2003, 10(5):0.
摘要: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
2003, 10(5):0.
摘要:人工饲养新孵出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 Cantor)龟苗,试验期为44个月。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雌、雄性别在背甲长、背甲宽、体高的形态参数及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上没有明显差异;雌、雄性别形态的区别在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雌性腹甲平坦,尾巴短小,泄殖孔近尾基部;雄性腹
2003, 10(5):0.
摘要:于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在辽河水系的舍力虎水库和西湖水库采集1 100尾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性成熟样本进行生物学指标测量。结果表明,辽河水系大银鱼绝对怀卵量5 112~20 628粒;相对怀卵量423~960粒/g。在辽河水系,大银鱼的产卵高峰期只有1次,为每年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