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1):0.
摘要:Dm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迄今,已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高等动物中检测到了Dmrt基因的存在。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家族在系统进化中的保守性,本研究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mrt基因的DM结构域。经序列分析,
2005, 12(1):0.
摘要: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秀丽白虾(Eχopalaemon modestus)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线粒体的变化及其与卵黄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线粒体经历了数目以及结构上的系列变化。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急剧增多,形态各异,有椭圆形、圆球形等,
2005, 12(1):0.
摘要: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体内AVNV感染强度,并对感染率
2005, 12(1):0.
摘要:为了解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对水环境中碳酸盐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8.5、盐度0.18g/L时,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h、48h、72h和96hLC↓(50)值分别为14.36、11.83、10.35和7.68 mmol/L,安
2005, 12(1):0.
摘要: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卵巢发育的时间与催产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卵母细胞在体内胚泡破裂(GVBD)的发生过程、以及用17a-OHP和17a,20β-DHP诱导日本鳗鲡排卵的方式、时机和催产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时间越长,催产率越低。造成催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2005, 12(1):0.
摘要:幼建鲤体重(11.37±0.55)g,投喂不添加或添加维生素A的3组试验饲料,进行饲养实验70d,攻毒实验15 d和免疫接种实验24d,研究维生素A缺乏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A缺乏组(0IU/kg)建鲤的成活率、摄食量、增重、净蛋白质沉积率、肥满度、肝胰脏指
2005, 12(1):0.
摘要:根据1998~2000年在黄海进行的生物资源底拖网定点试捕调查,所取得的春、夏、秋、冬4季347个样方的无脊椎动物资料,分析了黄海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结构及多样性。调查捕获无脊椎动物53种、2 336.896 kg、1 385 397尾。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生态优势度的度量指标,依此来
2005, 12(1):0.
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Chaetognatha)优势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优势种季节交替不明显,优势度最高的种分别是:夏季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冬、春季海龙箭虫(Sagitta naga
2005, 12(1):0.
摘要: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笑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
2005, 12(1):0.
摘要:采用大体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海鳗(Muraenesoχ cinereius)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海鳗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皱襞多且粗大,黏膜为复层上皮,部分区域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含两种类型的杯状细胞,以杯状细胞层次多为显著特征,此外还有嗜酸性细胞。肌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