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5):0.
摘要:P-450芳香化酶(P450arom)是催化雄激素生物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克隆了黄颡鱼(Pelteobasrus fulvidraco)卵巢P450芳香化酶基因HP450arom A,并使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对其组织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
2005, 12(5):0.
摘要:解剖成熟的单环刺螠虫(Urechis uniconctus)成体,直接从肾管中取出新鲜精子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单环刺螠虫精子为鞭毛型,头部最前端为顶体,呈奶嘴状;细胞核近似杯状,核内有核泡。中段由一个大环状线粒体组成。尾部轴丝为典型的“9+2”型结构。精液的pH值为6.5±0.2;精
2005, 12(5):0.
摘要:通过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各组织的生化测定和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的活性测定发现,红螯螯虾精荚(含精子)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分别为18.264和12.846mg/g(FW),总脂含量相对较低,仅为1.613mg/g(Fw)
2005, 12(5):0.
摘要:在水温(26±2)℃、自然光照条件下,以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设定3种投喂方式。实验饵料为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第1种方式为连续投喂,整个实验期间不间断;第2种
2005, 12(5):0.
摘要:应用同源PCR技术,从被一种球状病毒感染的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 rnaximus)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扩增出了一段长度为620bp的DNA片断。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该DNA片断与鱼类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C末端编码区的DNA序列高度相似,由此证实感染养殖大菱鲆的这种球状病毒为
2005, 12(5):0.
摘要: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 & 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
2005, 12(5):0.
摘要:酶解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得到单细胞,培养于添加不同浓度H↓(2) PO↑(-)↓(4)的0.7%琼胶培养基上。观察磷浓度变化对细胞分化发育速度、细胞团和幼苗的比例、幼苗生长和单孢子放散等的影响,探讨条斑紫菜单细胞固体培养的适宜磷浓度。结果显示,在磷质量浓度10mg/L
2005, 12(5):0.
摘要: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浮游十足类(Decapods)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浮游十足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为451ind/(100m↑(3)),秋季次
2005, 12(5):0.
摘要:1997~2000年在南海北部湾渔场调查中搜集了49种鱼,共计2080尾。对其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将其划分为5种食性类型: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兼游泳动物食性。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
2005, 12(5):0.
摘要:采用含200mg·kg↑(-1)喹乙醇的饲料连续饲喂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分别于饲喂后的第7天、14天、20天、25天和第30天各剖杀4尾鱼,取肝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程度。结果显示,在肝细胞DNA直方图中,于G1峰之前出现一AP峰,且AP峰峰值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
2005, 12(5):0.
摘要:对检测微藻营养盐限制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结果认为:1)细胞内各营养盐的比值法虽然比较简便,但所得值不稳定,容易受光照、CO↓(2)浓度、营养盐状况等因子影响;2)营养盐强化法是检测微藻营养盐限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易受微藻种类组成的影响,而且添加一种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