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3(4):0.
摘要:扫描电镜观察平鲉微杯虫(Microcotyle sebastisciYamaguti,1958)显示:该虫中型个体,具口吸盘1对,口吸盘之间可见口孔,具横隔。口孔正下方为一圆形生殖孔,卵纺锤形具双极丝。后吸器鸡冠状,上面对称排列着两行无柄微杯型吸铗,吸铗形状、大小相近。体表具横向皱褶,背面体
2006, 13(4):0.
摘要: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研究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Leach))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复眼表面覆盖角膜层,外形呈半球形,由800~1200个小眼组成,组成复眼的小眼面均为椭圆形。每个小眼包括透光和感光两部分。透光部分由透光锥体和透光孔径组成;感光部分
2006, 13(4):0.
摘要:以体质量(60±10)g、体长(13±2)cm的许氏平鲉(Sebastesschlegeli)为研究对象,在8.5℃水体中低温胁迫1周(T↓(1)组)、2周(T↓(2)组)、3周(T↓(3)组)后在20℃水体中恢复3周,研究其补偿生长。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T↓(1)、T↓(2)、T↓(3)组体质量、生长率均显著
2006, 13(4):0.
摘要:研究了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μg/mL;6-DMAP)抑制第1卵裂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Jones et Pre-ston)]雄核发育二倍体的条件。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6-DMAP不仪可以有效地抑制减数分裂,还可以有效
2006, 13(4):0.
摘要: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
2006, 13(4):0.
摘要: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i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
2006, 13(4):0.
摘要:2000~2003年5月和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2000~2003年水质综合指数得分4,年平均为2.15,年得分逐步增加。参照水质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显示长江口水域水环境综合质量已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
2006, 13(4):0.
摘要:将经过不同酶解方式处理的肽聚糖制剂配制成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测定不同肽聚糖对对虾血清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酶解处理组肽聚糖制剂中的成分及其含量。肽聚糖制剂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经72h溶菌酶水解的肽聚糖制剂的低分子量肽聚糖含量
2006, 13(4):0.
摘要: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底播增殖区进行了逐月定点采样,将样品带回放于实验室内水族箱暂养,每站随机取样,共对3269个个体进行了基本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了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底播增殖菲
2006, 13(4):0.
摘要:以3年生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为实验材料,样品平均体质量125g。水发后在冻干机上对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试验。通过实验提出:冻结温度为(25±1)℃,冷阱温度为-29~-31℃,真空度为10~20Pa,冻干最终温度为60℃,并给出了对应于海参的冷冻干燥曲线以方便控制升华干燥速度
2006, 13(4):0.
摘要:根据2003年12月16日至2004年6月8日马尔代夫水域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生物学测定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方法分性别分别对296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摄食种类、性别比例、叉长分布、叉长与去鳃去内脏的重量(GWT)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性
2006, 13(4):0.
摘要: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从精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