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5(3):0.
摘要: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 punctatissimus) 和中国鲳(P. chinensis)3 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 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 bp 的基因片段,编码201 个氨基酸,碱基T、C、A、G 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3%、25.9%和17.6 %。所得序列共定义12
2008, 15(3):0.
摘要:用33 对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中能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 进行PCR 扩增,结果有32 对引物能获得稳定的特异性条带,占总数的97.0%,其中15 个微卫星位点具多态性,表明大部分尼罗罗非鱼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于橙色莫
2008, 15(3):0.
摘要:vasa 基因编码DEAD-box 家族成员中一种ATP 依赖的RNA 解旋酶,在生殖系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精巢中克隆得到vasa 的全长cDNA 序列。该cDNA 序列全长2 167 bp,开放阅读框1 593 bp,
2008, 15(3):0.
摘要: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幼鱼前肠、后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0.3~24.8 ℃条件下将375 尾翘嘴鲌幼鱼[ 体质量(4.22±0.29)g] 分为5 组,分别饥饿0 d(对照组)、4 d、8 d、12 d 和16 d,饥饿后恢复投喂16 d。结果显示,饥饿4 d、8 d
2008, 15(3):0.
摘要:根据1991 年1 月和2004~2006 年1 月东海北部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从物种和同功能种团两个层面分析了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特征的变化。同功能种团是生态系统中起着相似生态作用、并占据相近或相似生态位的若干物种集合体,本研究结合各鱼种的摄食习性
2008, 15(3):0.
摘要:采用化学法、激光拉曼光谱、圆二色谱等先进的现代检测分析手段,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鱼糜凝胶形成过程中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非二硫共价键等化学作用力对鱼糜凝胶形成的作用,并对蛋白质构象进行了表征,探索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构象对鲢鱼
2008, 15(3):0.
摘要:本项目着重于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河南省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GIS 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该地区池塘养殖适宜性的数量化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水产养殖学专家及当地养殖专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选取池塘蓄水能力、与水源的距离、土壤
2008, 15(3):0.
摘要:2006 年4 月,从湛江流沙港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养殖群体挑选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马氏珠母贝个体为亲本建立建立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选系F1。分别在受精后第8 天、14 天和21 天,从4 个壳色系随机各取样50 个幼虫,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与壳高,并利用
2008, 15(3):0.
摘要:2003 年5 月,获得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同一母蚌的后代,同年10月插种无核珍珠,然后在同一口池塘培育3 年,于2006 年11 月研究其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珍珠单颗质量、粒径、直径差百分比、产珠量和圆珠率5 个指标的极差以及变
2008, 15(3):0.
摘要:用自制的密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温度对饥饿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的排氨率和耗氧率的影响。实验采用当年花鲈60 尾,体质量(221.7±17.4)g。在10℃、15 ℃、20 ℃、25 ℃和30 ℃温度下,分析了其排氨率和耗氧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氨商(AQ) 分别探讨了蛋白质供能比例
2008, 15(3):0.
摘要: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部分鱼类的Ghrelin 基因和肽链结构已经被确定。与哺乳动物相似,鱼类Ghrelin 的主要分泌部位也在消化道,但在脑、肾脏、鳃、心脏等组织中也有少量分泌。鱼类的Ghrelin 参与多种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