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5(6):0.
摘要:用微卫星标记辅助进行镜鲤(Cyprinus carpio L.) 家系的建立及选育,通过对亲本遗传结构及遗传差异的分析,预测产生优良家系的最佳配组。用28 个微卫星分子标记评估松浦镜鲤亲本群体的遗传潜力,结果显示,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 达到0.562 7,处于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
2008, 15(6):0.
摘要:由于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结构稳定,具有种的特征,且坚硬不易被消化,其形态特征可用于鱼类胃含物分析中的种类鉴定。本研究选取黄海“简化食物网”中的30 种重要饵料鱼种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各种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0 种重要饵料鱼种的矢耳石中
2008, 15(6):0.
摘要: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 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 ℃下,胚胎发育历时124 h 后孵出仔鱼,孵出9 d 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 108.00 h ? ℃。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
2008, 15(6):0.
摘要:采用PCR 技术对来自山东荣成、长岛、俄罗斯和日本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来自澳大利亚的黄乳海参(Holothuria fuscogilva),来自冰岛的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 和来自福建的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的16S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2008, 15(6):0.
摘要:以3 种麒麟菜(Eucheuma spp.) 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给予SD 大鼠10% 膳食纤维的高脂饲料进行6 周的动物实验,分别于0 周、3 周、6 周末眼底采血、收集实验末期3 d 粪便,通过分析血清总脂(T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2008, 15(6):0.
摘要:由于汞的生物甲基化和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放大作用,水产类膳食汞的摄入被认为是人体甲基汞负荷的主要来源。三都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各类水产生物养殖面积1.5 万hm2,年产量22.5 万t。为评估甲基汞的健康风险,2004 年在该湾采集海水样品9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11 个、养殖
2008, 15(6):0.
摘要:以中国南方近海某LNG 接收站海洋工程分析和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评价该工程对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形成的物质损害。以此为案例,探讨中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渔业资源价值损失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现有科学条件下,对海洋工程引起渔业资源损失量进行精确计算暂时还难以
2008, 15(6):0.
摘要:根据2002-2003 年长江口28°00′-2°00′N、122°00′-123°30′E 海域4 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类型。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分别为:春季64.
2008, 15(6):0.
摘要:2005 年2 月至2006 年1 月对烟台芦洋湾鼠尾藻 (Sargassum thunbergii) 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实验设立固定样方观测了鼠尾藻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生境因子对鼠尾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鼠尾藻分布在低潮线以上50~125 cm 的中潮带和低
2008, 15(6):0.
摘要:2006 年9 月14 至10月26 日对福建省漳浦县下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共鉴定底栖微藻24 属62 种,其中硅藻 21 属59 种,绿藻、蓝藻和褐藻各1 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优势种有12 种,全部为硅藻,如盾卵形藻微小变种(Cocconeis
2008, 15(6):0.
摘要:在实验车间内利用120 L 的塑料箱作为实验容器,采用自溶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作为单细胞藻的辅助饵料,研究其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育苗中的饵料效果,以期解决该贝育苗过程饵料供应不稳定、易培饵料品种小球藻(Chlorella sp.) 利用率低的
2008, 15(6):0.
摘要:分别以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发芽蚕豆喂养体质量为(530±20)g 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7 d,以考察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分别为83.08%、55.01% 和62.82%,饵料系数分别为2.03、2.96 和2.70
2008, 15(6):0.
摘要:对养殖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0~10℃贮藏过程中感官、化学、微生物品质和细菌种群消长研究表明,初始样品挥发性盐基氮为(8.08±0.29)mg/(100g),菌落总数(CFU/g) 的对数值为4.79±0.60;细菌种群复杂,种类繁多,分离到570 株菌,其中80.5%为革兰氏阴性菌,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