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7(3):393-403.
摘要:10月至-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系统特征,并估算了该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红树林种植个功能群构成,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来自于初级生产者,能流转化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系统大部分能量回流至碎屑,表明系统主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的特征统计学参数:总初级生产量综合表明该生态系统尚处于发育初期。滩涂红树林种植和鳙。本研究定义养殖生态容量为不显著改变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或能流通量时的最大现存量。结果表明,系统中尼罗罗非鱼、草鱼、鲢和鳙的养殖生态容量分别为。研究还分析了
2010, 17(3):414-423.
摘要:,耐盐性强、生长慢的萨罗罗非鱼PRLI序列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以探讨罗非鱼耐盐性的分子机制,分析和筛选与耐盐性相关的基因。主要结果:及分析表明克隆所得,个氨基酸。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以上,表明罗非鱼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同萨罗罗非鱼聚为3基因的表达方面,杂交子代同父本萨罗罗非鱼的关系较近。
2010, 17(3):448-455.
摘要:1 )。这一系列谱带可能与中间球海胆生长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海胆组的平均
2010, 17(3):487-495.
摘要: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2010, 17(3):507-513.
摘要: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施氏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头长、吻长、尾柄长以及回归分析中不显著的体宽、眼间距、头高和尾柄高,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头宽和体高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为因变量(8 )该方程可用于施氏鲟实际生产,为施氏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2010, 17(3):536-542.
摘要:60 mg/L120 mg/L180 mg/L240 mg/L4 d组对虾的蜕皮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而其他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水中
2010, 17(3):543-550.
摘要:8个航次鱼卵调查数据,分析大亚湾鱼卵数量和种类组成的年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亚湾鱼卵数量具有较大的年间波动和显著的季节变化,鱼卵数量高峰期出现在月为最高峰。鱼卵数量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季节变化明显。鱼卵全年以鲾科(SardinellsStolephorus2003-20042004-200571.7%86.0%褐菖鲉和鲷科鱼类占绝对优势。大亚湾鱼卵的数量变动与鱼类种群结构变化有关,空间分布与海流及浮游动物的分布有关
2010, 17(3):551-560.
摘要:2月份在胶州湾西北部潮间带进行的个站位的底栖生物采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潮间带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Musculus senhousei)和日本大眼蟹()。总体丰度在中潮区较高,生物量在低潮区较大;断面丰度、生物量均最低。多毛类丰度和生物量在潮区间差异显著()在中下潮区分布最多;甲壳类丰度和生物量在潮区和断面间差异均不显著(最高,断面匀,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扰动可能是胶州湾西北部潮间带底栖动物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2010, 17(3):600-609.
摘要:当前,全球海水养殖业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海水养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海水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发展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转变养殖观念、确立节能减排、进低碳养殖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条路径的大产业架构,实施技术的研究、成、配套、组装,以及覆盖全国沿海各类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宏观管理,将可使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一个工业化的海水养殖大产业不久将出现在世界面前。
2010, 17(3):610-617.
摘要: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各国增殖放流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当前倡导的负责任海洋生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