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16, 23(4):0.

      摘要 (153) HTML (0) PDF 1.61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16, 23(4):0.

      摘要 (273) HTML (0) PDF 322.75 K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不投饵率和营养级

      2016, 23(4):729-758.

      摘要 (1867) HTML (0) PDF 4.25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50-2014年水产养殖种(类)有关统计和调研数据,并在对养殖投饵率、饲料中鱼粉鱼油比例、各类饵料 (配合饲料、鲜杂鱼/低值贝类/活鱼、天然饵料等)营养级等基本参数进行估算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不投饵率和营养级的特点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养殖结构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其显著特点是种类多样性丰富、优势种显著、营养层次多、营养级低、生态效率高、生物量产出多。其中:(1)养殖种类296个、品种143个,合计为439个。种类组成区域差异明显,淡水养殖鱼类占绝对优势,如2014年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排名前6个种类的养殖占淡水养殖产量69.6%,其次为甲壳类、其他类、贝类及藻类,而海水养殖则以贝藻类为主,如2014年牡蛎、蛤、扇贝、海带、贻贝和蛏6个种(类)的养殖占海水养殖产量71.3%,其次为甲壳类、鱼类及其他类;(2)养殖种类多样性特征显著,与世界其他主要水产养殖国家相比,独为一支,具较高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发展态势良好;(3)由于养殖方式从天然养殖向投饵养殖转变,不投饵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995年90.5%降至2014年53.8% (淡水35.7%,海水83.0%),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保持较高的水准;(4)与世界相比,营养级低且较稳定。由于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及其鱼粉鱼油使用量减少,近年营养级略有下降,从2005年较高的2.32降至2014年2.25(淡水2.35,海水2.10)。营养级金字塔由4级构成,以营养级2为主,近年占70%,表明其生态系统有较多的生物量产出。中国水产养殖未来发展需要遵循绿色、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探讨适宜的、特点各异的新生产模式,发展以养殖容量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水平的水产养殖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产养殖业,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 川陕哲罗鲑个体的早期发育观察

      2016, 23(4):759-770.

      摘要 (860) HTML (0) PDF 9.34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川陕哲罗鲑( Kimura)早期发育进行了全过程观察。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川陕哲罗鲑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平均水温10.1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49 h出膜,所需积温为228.31℃·d。初孵仔鱼全长(11.62±0.50)mm,体重(0.0254±0.0016)g,卵黄囊体积(53.82±1.03)mm3。背鳍原基、臀鳍原基、腹鳍原基、脂鳍原基分别于2 d、4 d、9 d、11 d时出现。17 d仔鱼腹腔出现鳔。18 d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20 d仔鱼腹部首次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6 d稚鱼卵黄被完全吸收,完全营外源性营养。52 d时各鳍鳍条完全。64 d时体侧横斑纹发育完全。73 d时鳞片遍及全身,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TL=0.3766为日龄),特定生长率为0.030。本研究旨在为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 低温胁迫诱导斑马鱼ZF4细胞ROS及MAPK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6, 23(4):771-776.

      摘要 (1004) HTML (0) PDF 1.45 M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鱼类低温下分子调控机制及其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对斑马鱼()胚胎成纤维ZF4细胞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18℃和10℃),监测其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1 d、3 d和5 d)ROS的变化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DCFH-DA探针法表明在低温胁迫作用下,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细胞内 ROS上升水平与外界胁迫压力成正相关。低温处理3 d后,18℃和10℃的细胞,其ROS含量与对照组(28℃)相比分别显著升高到(1.23±0.04)倍( < 0.05)。(2)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的p38 (p-p38)和磷酸化的JNK (p-JNK p54和p-JNK p46)的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可以使p38和JNK的活性增强,且均在10℃处理3 d达到最高水平。(3)进一步检测DNA断裂标记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无论在18℃还是10℃,其在第3天呈现高表达。本实验初步证实低温胁迫能够诱导斑马鱼细胞ROS的产生;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发现p-JNK、p-p38和γH2A.X激活时间点与低温诱导ROS表达时间点相吻合。该研究为后期对斑马鱼细胞低温胁迫实验奠定基础,其中低温下处理3 d可以作为一个检测各个蛋白变化的关键时间点。

    • 山东近海习见鱼类DNA条形码及其电子芯片分析

      2016, 23(4):777-790.

      摘要 (976) HTML (0) PDF 543.84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GenBank下载到13目50科73属77种山东近海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I序列筛选物种特异性探针来分析DNA芯片技术在进行物种鉴定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 I基因DNA条形码的分析中,77种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平均0.117)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平均0.0034),且每个物种的不同个体在进化树上都能聚在一起,提示DNA条形码能全部区分77个物种;根据 I基因设计的用于芯片的特异性探针中,77个物种最终有64个可以筛选出物种特异性探针,占总物种数的83.1%,本研究旨在为山东近海鱼类物种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 坛紫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2016, 23(4):791-799.

      摘要 (963) HTML (0) PDF 1.05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植物活性氧(ROS)清除酶促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坛紫菜((GenBank收录号:JX673908)。该基因序列全长1027 bp,包含555 bp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多肽包含18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9 kD,等电点为8.76。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在坛紫菜叶状体和丝状体世代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高温胁迫不同时间水平下,基因的表达不受低水平的失水胁迫影响,但可被高水平( > 40%)的失水胁迫所抑制,且在复水30 min后仍然无法恢复失水胁迫前的水平。由此推测坛紫菜体内的GPX也可能存在多种家族成员,不同的逆境胁迫条件、甚至不同的逆境胁迫水平可能需要不同家族成员的GPX参与ROS的清除和防御。

    • 脊尾白虾VgR基因克隆及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016, 23(4):800-812.

      摘要 (878) HTML (0) PDF 1.15 M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卵黄蛋白原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R)在脊尾白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VgR基因全长5892 bp,开放阅读框5661 bp,编码1886个氨基酸。脊尾白虾VgR具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属于LDLR家族,进化上与日本沼虾等甲壳动物VgR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昆虫VgR分支聚为一支,而与LDLR家族中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脊尾白虾表达量、血液Vg浓度变化趋势相一致;而在卵巢成熟时,卵巢表达量又升至III期水平,同时卵巢表达量也升至最高。由此可见,甲壳动物与昆虫VgR起源于同一祖先,但在进化上已形成独立一支;脊尾白虾卵巢成熟前,卵巢主要通过VgR介导作用摄取血液中Vg,以供卵巢快速成熟;卵巢成熟期,肝胰腺呈现补偿性合成Vg,以尽快恢复其营养储备功能;卵巢恢复期,卵巢通过VgR介导摄入外源Vg和内源合成Vg两种途径,为卵巢二次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 半滑舌鳎RasGRP3基因的克隆和免疫应答分析

      2016, 23(4):813-822.

      摘要 (875) HTML (0) PDF 1.18 M (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Ras Guanyl nucleotide Releasing Protein 3)是一种鸟苷酸交换蛋白,差异表达的RasGRP3蛋白在疾病发生和固有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半滑舌鳎(基因组成、组织表达及免疫应答特征,根据本实验室半滑舌鳎转录组数据获得的部分基因的全长,将测序结果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半滑舌鳎基因全长2756 bp,ORF (Open Reading Frame)长度为2244 bp,编码747个氨基酸;推导的半滑舌鳎RasGRP3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RasGRP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是同源基因。采用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对)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6种免疫组织及LPS、PGN、WGP和poly I:C 4种病原模拟物处理的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同时间点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基因在鳗弧菌感染后半滑舌鳎6种免疫组织中都表现出不同的表达趋势,其中肝和鳃中上调趋势明显,6 h比0 h上调表达倍数分别为3倍和30倍,在肠、脾、头肾和血液中6 h都出现了下调表达;在4种病原模拟物处理的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整体上调表达,在PGN和poly I:C这2种病原模拟物刺激后表达趋势出现明显上调,在PGN刺激后24 h比0 h上调表达倍数为13倍,在poly I:C刺激后6 h比0 h上调表达8倍。结果表明,基因参与了半滑舌鳎的免疫应答过程,可能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斑节对虾cyclin G2基因克隆及不同刺激下的表达分析

      2016, 23(4):823-832.

      摘要 (762) HTML (0) PDF 1.51 M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该研究初步探讨斑节对虾(Pmcyclin G2 c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ORF)1161bp,编码386个氨基酸。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在斑节对虾的心脏、血淋巴、肝胰腺、卵巢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卵巢发育不同阶段Pmcyclin G2基因表达升高,多巴胺(DA)则抑制卵巢中基因表达。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cyclin G2的体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蛋白为cyclin G2蛋白。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条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可能与斑节对虾卵母细胞发育有密切关系,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斑节对虾卵巢的发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团头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2016, 23(4):833-845.

      摘要 (831) HTML (0) PDF 3.59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CRHR)是鱼类下丘脑-垂体-头肾调控轴上的重要应激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团头鲂()CRHR1 mRNA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解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团头鲂CRHR1的组织分布图谱及外源性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处理下团头鲂CRHR1 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RHR1 mRNA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290 bp,编码429个氨基酸。团头鲂CRHR1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的CRHR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该受体具有7次横跨膜结构和氨基端激素受体结构域。CRHR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在心脏、肝、脾等组织中表达丰度较低。经外源性皮质醇注射后,实验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处理2 h后达到峰值;实验组血清ACT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总体不显著,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应激处理后,CRHR1转录水平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存在差异;垂体中CRHR1在早期出现明显的表达抑制,在下丘脑中则呈现先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心脏和头肾中CRHR1在早期则表现出表达迅速上调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CRHR在鱼类研究方面的基础资料,为鱼类应激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团头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2016, 23(4):833-845.

      摘要 (579) HTML (0) PDF 3.59 M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CRHR)是鱼类下丘脑-垂体-头肾调控轴上的重要应激调节因子。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团头鲂()CRHR1 mRNA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特征进行解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团头鲂CRHR1的组织分布图谱及外源性皮质醇注射模拟应激处理下团头鲂CRHR1 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RHR1 mRNA序列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290 bp,编码429个氨基酸。团头鲂CRHR1氨基酸序列与鲤科鱼类的CRHR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该受体具有7次横跨膜结构和氨基端激素受体结构域。CRHR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在心脏、肝、脾等组织中表达丰度较低。经外源性皮质醇注射后,实验组血糖和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处理2 h后达到峰值;实验组血清ACT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总体不显著,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应激处理后,CRHR1转录水平在4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存在差异;垂体中CRHR1在早期出现明显的表达抑制,在下丘脑中则呈现先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心脏和头肾中CRHR1在早期则表现出表达迅速上调而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CRHR在鱼类研究方面的基础资料,为鱼类应激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饲料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及抗感染的影响

      2016, 23(4):846-854.

      摘要 (1657) HTML (0) PDF 360.49 K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初体重为(7.20±1.38)g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CFU/mL配制成的实验饲料。目的是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Toll受体及溶菌酶基因表达量和抗哈维氏弧菌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22.2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显著降低对虾肠道内弧菌数量( < 0.05)。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实验组溶菌酶(lysozyme,LZM)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12 h、18 h、24 h、36 h、48 h、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0.05)。实验组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在6 h、12 h、18 h、24 h、36 h、48 h、72 h、7 d的Toll受体(Toll recepto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0.05)。实验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对虾抗哈维氏弧菌感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能是通过降低对虾肠道内的弧菌量,并提高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的。

    • 长牡蛎壳金选育系F4与普通养殖群体摄食和呼吸的比较研究

      2016, 23(4):855-863.

      摘要 (744) HTML (0) PDF 406.82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从生理学角度探讨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快速生长机制,本研究以两种规格长牡蛎()第4代壳金选育系(简称金1和金2)和两种普通养殖群体(简称对照1和对照2)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16℃、20℃、24℃、28℃、32℃)和盐度(15、20、25、30、35)条件下各实验组的滤水率(FR)和耗氧率(OCR)。结果显示:(1)摄食实验中,4个组长牡蛎的滤水率均随温度或盐度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温度28℃时出现最大值;对照1的滤水率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值,其他3组滤水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对长牡蛎的滤水率均有显著性影响,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滤水率均显著大于普通养殖群体(0.05)。(2)呼吸实验中,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的耗氧率受温度或盐度变化的影响更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群体,盐度、群体均对长牡蛎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实验温度范围内,金1的耗氧率显著小于对照1,但金2的耗氧率显著大于对照2(0.05)。(3)同一壳色群体中,个体越大,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和耗氧率越低。研究表明,较大规格长牡蛎壳金选育系F4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该选育系的快速生长可能是由其较高滤食行为导致的。

    • 温度对虾夷扇贝普通养殖群体和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呼吸代谢的影响

      2016, 23(4):864-870.

      摘要 (742) HTML (0) PDF 400.67 K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4℃海大金贝耗氧率显著小于普通虾夷扇贝( > 0.05)。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排氨率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从5.6℃开始,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缓慢升高,水温为14.4℃时达到最大值,为0.063 mg/(g·h),然后逐渐降低,14.4℃水温的排氨率显著大于10.5℃和21.2℃( < 0.05);而从5.6℃到10.5℃,后者的排氨率逐渐降低,10.5℃时达到最低值,为0.029 mg/(g·h),然后随温度升高缓慢升高,到21.2℃达到最高值。海大金贝组在温度条件为5.6℃和21.2℃时排氨率高于普通虾夷扇贝组( < 0.05);10.5℃时两者排氨率差异不显著(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O/N结果表明,普通虾夷扇贝在本次研究的设定温度区间内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海大金贝以消耗蛋白质为主,当温度逐渐升高,转化为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当水温达到较高的水平,又转换为以消耗蛋白质为主。

    • 星突江鲽和石鲽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变异分析

      2016, 23(4):871-881.

      摘要 (978) HTML (0) PDF 4.30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星突江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和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7%)和石鲽(0%)之间;正反杂交种体表未见似石鲽的长骨板样结构,在此大致位置处仅分布有星突江鲽体表相似的鳞片;杂交种的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比星突江鲽偏小、颜色偏淡的条纹,但侧线均与母本相似,正交种在胸鳍末端处弯曲,而反交种近似直线形;两杂交种可数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73和20.76,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16和26.47。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种的性状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利用判别分析构建了4种鱼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7.50%;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2.562%,主成分1对主成分3的散点图显示两杂交种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星突江鲽和石鲽。研究表明:星突江鲽与石鲽的正反杂交种在眼睛位置、鳞片和鳍的形态特征上更倾向于星突江鲽,而侧线、可数、可量性状则更多地遗传了母本的形态特征。本研究旨为星突江鲽、石鲽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熊本牡蛎多嵴和无嵴品系F1生长性状的群体选育

      2016, 23(4):882-889.

      摘要 (899) HTML (0) PDF 405.49 K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良熊本牡蛎()生长性能,以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熊本牡蛎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采用截头法进行了两个品系的群体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随着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多嵴品系选择反应略高于无嵴品系。对于多嵴品系而言,幼虫期、稚贝期、养成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分别为0.33±0.04、0.19±0.02,0.46±0.03、0.26±0.02,0.63±0.11、0.36±0.07;无嵴品系的分别为0.30±0.04、0.17±0.02,0.43±0.03、0.25±0.02,0.58±0.10、0.33±0.06。经过1周年的养成,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的壳高遗传改进量分别为8.41%、7.71%。由此可见,两个品系的现实遗传力相对较高,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 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早期生长速度

      2016, 23(4):890-899.

      摘要 (879) HTML (0) PDF 604.33 K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龄时体长的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2.48%和0.91%;11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540.88 g±173.66 g)显著低于与翘嘴鳜(624.45 g± 154.11g)((0.992和0.995)、条件因子(2.722和2.740)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结论认为,尽管在总体生长速度上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较母本翘嘴鳜略慢,但其早期的生长趋势与翘嘴鳜相似,并在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杂交子一代遗传了母本翘嘴鳜的快速生长性能,并在体长性状上显现出一定的超亲杂种优势。本研究通过分析养殖翘嘴鳜♀×斑鳜♂杂交子一代的生长速度,探讨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趋势及其杂种优势,旨在为杂交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数据。

    • 驯养、选育条件下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选择压力分析

      2016, 23(4):900-913.

      摘要 (1027) HTML (0) PDF 4.13 M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养动物是研究长期人工选择对动物基因组产生选择效应机制的独特对象,尼罗罗非鱼()是一种受人工干预(驯养、选育)历史较短的优良养殖对象,可作为研究新近发生的人工干预对动物基因组产生影响的遗传机制的良好模型。本研究以1个尼罗罗非鱼埃及野生群体为对照组,以4个“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群体、2个企业自主选育群体和5个驯养群体为实验组,采用3种模型分析方法(岛屿模型、分级岛屿模型和贝叶斯似然法),在12个微卫星位点上进行-outlier test)。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所分析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4个“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群体在2个微卫星位点(OMO043,OMO114)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 < 0.01),而5个驯养群体只在1个微卫星位点(OMO013)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 < 0.01)。由此可见,选育群体受到的正向选择位点数明显多于驯养群体,选育群体与驯养群体受到正向选择的位点各异,不同选育群体间受到正向选择的位点也各不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人工干预途径从不同的方向上对尼罗罗非鱼基因组产生了影响。

    •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2016, 23(4):914-923.

      摘要 (1018) HTML (0) PDF 418.60 K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 < 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 > 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 < 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 > 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s=0.263, < 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 长江上游铜鱼体内全氟辛烷磺酸(PFOS)残留分布特征

      2016, 23(4):924-930.

      摘要 (630) HTML (0) PDF 412.43 K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长江上游鱼类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残留分布,本研究于2013年分3次在长江上游不同江段,采集该地主要经济鱼类铜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铜鱼肌肉、肝和性腺3种不同组织全氟辛烷磺酸(PFOS)含量。结果表明,铜鱼组织内PFOS检出率为100%,总体均值为2.72 ng/g (0.33~10.14 ng/g)。PFOS含量水平在肝最高(5.56 ng/g),肌肉次之(1.39 ng/g),性腺最低(0.62 ng/g)。不同组织间差异极显著( < 0.01),表明鱼类肝比肌肉和性腺更易于积累PFOS。在不同采集江段,PFOS含量仅在肌肉组织差异显著(ANOVA,≤0.05),该结果表明PFOS含量可能与鱼类摄食内容及生理参数不同有关。与已有研究相比,长江上游铜鱼PFOS暴露水平低于国内外淡水、海水鱼类,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 张家界大鲵繁殖洞穴外溪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

      2016, 23(4):931-943.

      摘要 (682) HTML (0) PDF 3.98 M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3年1月与2014年1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繁殖洞穴外溪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117种,隶属于5门8纲16目59科。其中水生昆虫107种,软体动物3种,甲壳动物2种,环节动物3种,涡虫纲和线虫动物各1种。两年各采样点物种数平均为27种,七眼泉洞穴出水口(S6)物种数最多,为33种,骡子塔洞穴出水口(S1)物种数最少为15种。2年1个月中各采样点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介于872.2~3511.1 ind/m2,平均密度为1747.6 ind/m2,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97.05%,其中,四节蜉(Serratella sp.)、扁蜉( sp.)为最优势的种类,其丰度分别占总丰度的32.27%、9.15%、7.13%、6.61%、6.52%、5.45%;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和BI生物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各洞穴出水口溪流中,乌木峪(S3)、院子(S4)和七眼泉(S6)水质最为清洁,骡子塔(S1)和芭茅溪(S7)水质稍差,有轻微污染;功能摄食类群分析结果显示各采样点以收集者(GC)和捕食者(PR)为主要优势类群;Andrias davidianus)自然繁殖洞穴外溪出苗期大型无脊椎动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环境敏感类群优势地位明显,通过估算稚鲵营养容纳量推测,洞穴外溪可为野生稚鲵提供良好的饵料条件,但一些自然繁殖洞穴外溪稚鲵食物可能存在不足的风险,应加强保护区内喀斯特溶洞与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保护。

    •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分化分析

      2016, 23(4):944-954.

      摘要 (915) HTML (0) PDF 5.38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塔里木裂腹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分析了库玛拉克河(KMLK)、木扎提河(MZT)、塔什库尔干河(TSKEG)、喀拉喀什河(KLKS)、玉龙喀什河(YLKS)、克孜勒苏河(KZLS)、车尔臣河(CEC)7个群体共143个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个体,获得了39个单倍型。其中,CEC群体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无共享单倍性。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分子变异分析表明,在所有群体中大多数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而排除CEC群体后,大多数变异则来源于群体内(81.01%),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小(16.68%)。塔里木裂腹鱼不同群体间的基因流()为0.0464~18.2786,CEC与其余群体间的基因流均小于1。贝叶斯法(BI)构建BI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构一致,塔里木裂腹鱼形成了2个分支。2个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约在2.7 Ma前。单倍型间的歧点分布具有明确的双峰,表明2.7 Ma前罗布泊的干枯或盐化事件使2个分支间产生了地理隔离,后因塔里木盆地冷湿气候的影响罗布泊水面恢复,现今的分布是先前分化居群的二次联系。种群结构分析结果均支持塔里木裂腹鱼已分化出2个明显分化的地理种群的观点,即塔里木河(TLM)种群和CEC种群。TLM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0.939±0.008)和核苷酸多态性(0.0125±0.0017),而CEC种群的单倍型多态性高()(0.0051±0.0012)。建议对以上2个种群分开管理,TLM种群为优先保护单元。

    • 2006-2013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6, 23(4):955-964.

      摘要 (823) HTML (0) PDF 802.58 K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摸清中国黄海秋季头足类的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06-2013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取得的292个站位底拖网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头足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黄海秋季头足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年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分布的头足类有14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不同年度头足类的种类变化为(8±2)种/年,以温带种占优势,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未出现冷水种,明显反映出暖温带海区的动物区系特征。黄海秋季头足类的优势种为太平洋褶柔鱼()、针乌贼(),年际间优势种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调查捕获了3个黄海新记录种:罗氏乌贼()。根据这3个暖水种在黄海其出现的位置、频率和数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头足类暖水种分布的纬度发生变化,导致其栖息范围扩大。调查还发现,柔鱼类和枪乌贼类为秋季黄海头足类优势类群,不同类群头足类的渔获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且过去的十多年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组成结构已有所变化。黄海不同区域间头足类资源量从北往南呈现递增趋势,黄海北部、中部、南部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55 kg/h、0.67 kg/h、0.98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头足类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2016, 23(4):965-975.

      摘要 (686) HTML (0) PDF 737.89 K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 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6, 23(4):976-984.

      摘要 (817) HTML (0) PDF 273.38 K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环境光色对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红色光、蓝色光、黑暗和昼夜4种养殖光照环境处理,进行豹纹鳃棘鲈幼鱼(64.2g±1.1g)94 d动物实验及其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表明:1)试验鱼增重率,昼夜组较黑暗组和红光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28.6%和39.2% ( < 0.05)。2)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昼夜组分别显著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 ( < 0.05),与红光组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新发现,各处理组试验鱼皮肤胡萝卜素和黑色素含量出现增减同时进行,但增减量前者较大后者较小的“同步异幅”现象。3)昼夜组试验鱼胃蛋白酶活性较其他组显著提高48.0%~88.5% ( < 0.01);蓝光组试验鱼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 < 0.01)。总之,豹纹鳃棘鲈幼鱼在昼夜组光照下,生长、肤色及生理等指标都表现出显著优势;蓝色光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促进生长;红色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和吸收能力;“同步异幅”新发现,对调控和优化鱼类肤色具有重要价值。

    •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密度高位池水体细菌群落动态

      2016, 23(4):985-993.

      摘要 (852) HTML (0) PDF 910.79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基因组DNA中细菌16S rRNA基因 V4-V5区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两种养殖密度的凡纳滨对虾()高位池水体中细菌群落在养殖过程中的动态。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各菌群相对丰度变化明显,细菌多样性随时间逐渐提高,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随着养殖时间增长,蓝藻丰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变形菌、拟杆菌和浮霉菌丰度逐渐增大,同时养殖前期高密度池浮霉菌丰度显著高于低密度池( < 0.01),而其他菌群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养殖期前50 d不同养殖密度水体细菌群落差异较大,而后30 d内细菌群落的时间异质性大于空间异质性,这意味着高位池水体菌相被划分为两类,到养殖后期菌相快速转变,养殖密度所带来的影响被减弱。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