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19年26卷第3期封面

      2019, 26(3):0-0.

      摘要 (59) HTML (0) PDF 9.33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9年26卷第3期目录

      2019, 26(3):0-0.

      摘要 (59) HTML (0) PDF 268.20 K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黄条鰤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2019, 26(3):405-415.

      摘要 (748) HTML (357) PDF 3.10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二代测序、软件拼接获得中国黄海海域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序列全长为16609 bp,碱基组成分别为A(26.68%)、G(17.84%)、C(30.12%)和T(25.36%);共有13条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除外,其余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蛋白编码基因的A+T含量分别为52.05%和51.085%,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线粒体基因中存在2个散在重复序列,分别位于外,均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黄条鰤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起止位点与密码子除基因皆短于日本黄条鰤;两者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基于18种隶属于13属的鲹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可知小甘鲹(Seriola dumerili)、长鳍鰤()同属一近支,且黄条鰤与五条鰤亲缘关系最近,与小甘鲹进化距离较远。

    • 中国13种海参系统发育和骨片演化分析

      2019, 26(3):416-426.

      摘要 (1279) HTML (342) PDF 3.88 M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沿海13种代表性海参的骨片,并获得了8种海参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序列,通过整合网上序列联合分析以期了解13种海参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骨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3种海参的骨片包括桌形体、假桌形体、扣状体、杆状体、穿孔板、花纹样体、颗粒体7种类型;8种海参的16S rDNA片段长度在465 bp左右,富含AT碱基,A+T的含量平均为55.8%,符合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的特征。从GenBank中获取11种海参16S rDNA基因序列,以杂色角孔海胆()为外群,联合本研究中所测序列构建了NJ和ME系统树。结果表明,NJ、ME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海参科(Holothuriidae)内,柄体参属()亲缘关系极近且骨片形态均相似,可划分为同一个属;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同,刺参科(Stichopodidae)同尻参科(Caudinidae)、沙鸡子科(Phyllophoridae)、硬瓜参科(Sclerodactylidae)、瓜参科(Cucumariidae)聚成一簇,而与海参科亲缘关系较远,符合最新分类系统。本研究根据NJ和ME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海参骨片的形态学资料,对海参科内骨片的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桌形体的进化史尚不清晰,但在海参科内,海参骨片由复杂的桌形体、扣状体向简单的花纹样体和颗粒体演化。

    • 急性拥挤胁迫对草鱼肌肉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性的影响

      2019, 26(3):427-435.

      摘要 (1135) HTML (386) PDF 818.37 K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调节蛋白质代谢的重要系统。在水温(17.0±0.5)℃下,将草鱼(的养殖密度条件进行急性拥挤胁迫。在胁迫0 h、1 h、6 h、12 h、24 h和48 h以及取消胁迫后(养殖密度10 kg/m2)的6 h和168 h采集血清和背部肌肉样品,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肌肉质构特性以及和UPS相关基因表达,并定量测定了肌肉组织泛素化蛋白水平。结果表明,拥挤胁迫导致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肌肉硬度和凝聚性显著性下降,以上各指标在取消胁迫后168 h恢复到对照水平,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在恢复168 h时反而高于对照组水平;和的mRNA表达量在胁迫过程中显著性上升,胁迫后恢复168 h,还是表现出较高的表达量;处理组泛素化蛋白水平在胁迫6 h和12 h时显著升高,在恢复168 h时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急性拥挤胁迫使草鱼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对肌肉质构特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同时提高了肌肉UPS的活性。经过168 h的恢复,鱼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生理水平,但机体UPS活性仍呈现出被激活状态。急性拥挤胁迫对草鱼生理功能和肌肉质构特性的有害影响是可逆的,建议恢复时间大于168 h以帮助鱼体重新建立UPS的稳态。

    • 中华绒螯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019, 26(3):436-444.

      摘要 (595) HTML (379) PDF 589.53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绒螯蟹()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生群体(YW)和养殖群体(YC)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1)用于本研究的D-loop基因片段长度为477 bp,共包含234个变异位点和131个简约信息位点,6个群体的262个个体中共有110个单倍型,包括90个独有单倍型和20个共享单倍型;(2)6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0887~0.01602,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HC > YC > LC及HW > LW > YW;(3)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119~0.0173,不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辽河群体和长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最小,且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s的值均为负值。综上,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水系养殖和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辽河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估、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 团头鲂黑素皮质素3型受体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9, 26(3):445-456.

      摘要 (559) HTML (322) PDF 2.01 M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素皮质素3型受体(MC3R)系统与动物摄食行为以及能量调控密切相关。为丰富鱼类MC3R相关基础研究,探索鱼类摄食行为与能量调控机制,本研究克隆了团头鲂(基因,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和相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分布和禁食条件下的表达变化等开展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mc3r mRNA在下丘脑、垂体、肝脏和卵巢有相对较高的表达。禁食试验结果显示,下丘脑和垂体中的转录变化与周期性摄食信号相关,其中下丘脑 mRNA在禁食72 h和禁食72 h后恢复投喂6 h表达量显著升高(<0.05)。此外,对血液皮质醇和血糖的监测结果显示,两者均在禁食14 d有显著变化,其中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MC3R在鲤科鱼类中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域;在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变化与食物摄取有明显相关性,对调控鱼体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 拟穴青蟹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的筛选

      2019, 26(3):457-464.

      摘要 (447) HTML (375) PDF 510.84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适用于研究拟穴青蟹()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3个内参基因筛选软件geNorm、NormFinder及BestKeeper对微管蛋白Ak)、3-磷酸甘油脱氢酶()等9个常用候选内参基因在拟穴青蟹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geNorm分析表明,的表达稳定性最高,并且采用2个内参基因同时校正目标基因的定量结果可以达到最优效果;NormFinder分析表明,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是9个候选基因中最低的。综合3个内参基因筛选软件,可以选用双内参同时校正拟穴青蟹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各基因的表达情况。

    • 熊本牡蛎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杂交效应及杂交三倍体优势分析

      2019, 26(3):465-472.

      摘要 (543) HTML (320) PDF 453.97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熊本牡蛎()中国群体与美国群体的杂交效应与杂交三倍体优势,构建了杂交群体和自交群体,并使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了杂交三倍体,比较分析了幼虫、稚贝与成贝的生长与存活优势。自交群体和杂交群体的幼虫、稚贝与成贝的培养条件均相同,室内培育幼虫,培育密度为4~5个/mL,自然海区养殖稚贝与成贝,养殖密度为40~45个/吊。结果表明,与自交组相比,杂交二倍体具有较高的卵裂率(13.61%)与D幼率(5.67%)(<0.05),但杂交二倍体幼虫的壳高生长表现杂种劣势(-0.43%),而稚贝、成贝的壳长与壳高的生长表现杂种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3.96%与6.65%。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幼虫的壳高生长优势率为3.69%,稚贝及成贝的壳长与壳高平均生长优势率分别为12.69%与13.64%,并且日龄越大生长优势越显著。总体上,杂交三倍体诱导组在3~180日龄具有存活劣势,并且15日龄存活劣势率最大(-48.72%),而在360日龄存活优势率为6.70%。杂交二倍体幼虫与成贝均具有存活优势,平均优势率分别为10.44%与4.59%。本研究表明熊本牡蛎中美地理群体杂交二倍体的生长和存活优于自交二倍体,而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生长优势较显著,并且在成贝期具有显著的成活率优势,表明杂交三倍体诱导组的优势来源于三倍体优势和部分杂种优势。

    • 高水平烟酸对吉富罗非鱼脂代谢和体脂沉积的影响

      2019, 26(3):473-483.

      摘要 (468) HTML (367) PDF 527.88 K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高水平烟酸对鱼类脂代谢和体脂沉积的影响,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个实验。在实验I中,为确定烟酸是否具有改善血脂作用及其适宜水平,首先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初始体重(15.28±0.23) g的实验鱼40 d,建立高血脂模型,随后改投添加500 mg/kg、1000 mg/kg、2000 mg/kg烟酸的饲料。结果发现添加500~2000 mg/kg的烟酸,均有降低实验鱼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但以1000~ 2000 mg/kg的效果较为显著。在实验Ⅱ中,采用2×2双因素实验设计,研究了2种饲料类型(对照组和高糖高脂饲料)和2个烟酸水平(100 mg/kg和1000 mg/kg)对初始体重(24.45±0.07) g实验鱼生长、饲料利用、血脂水平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8周。结果发现,饲料类型或烟酸水平未对实验鱼的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以及全鱼粗脂肪、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等生长性能指标产生显著影响( > 0.05)。与投喂对照组饲料的相比,投喂高糖高脂饲料的实验鱼对饲料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及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肝脏、内脏、腹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0.05)。饲料类型和烟酸水平仅对实验鱼血清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00 mg/kg烟酸不会影响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并具有降低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

    • 三种锰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2019, 26(3):484-492.

      摘要 (461) HTML (438) PDF 526.19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硫酸锰(MnSO4·H2O)、甘氨酸锰[MnC4H8O4N2]和羟基蛋氨酸锰(MnC5H11NO6S2)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1.00±0.1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MnSO4·H2O、MnC4H8O4N2和MnC5H11NO6S2(分别记作MnSO4、Mn-Gly和Mn-MHA),使饲料中Mn元素水平分别为37.74 mg/kg、40.66 mg/kg和38.15 mg/kg,投喂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表明,Mn-Gly和Mn-MHA组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MnSO4组(<0.05),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方面,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05),Mn-MHA组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显著高于MnSO4和Mn-Gly组(P<0.05)。Mn-Gly和Mn-MHA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MnSO4组(<0.05)。与MnSO4组相比,Mn-MHA组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P<0.05),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MnSO4和Mn-MHA组(相比,Mn-Gly和Mn-MHA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相关代谢反应,保护肝脏,促进前、中、后肠的发育。

    •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2019, 26(3):493-503.

      摘要 (552) HTML (409) PDF 1.76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 三峡库区重要支流8种优势鱼类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评估

      2019, 26(3):504-511.

      摘要 (869) HTML (333) PDF 660.97 K (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5年11月、12月和2016年5月、6月、9月三峡库区36条重要支流渔获物调查信息,基于FiSAT Ⅱ软件对鲤(Carassius auratus)、蛇鮈(Hemiculter leucisculus)、银鮈()8种优势鱼类的生长及其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评估,旨在了解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变动趋势和生长情况,为该区域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8种鱼类生长指数(')为2.83~5.25;似鳊和鲫的资源开发率小于0.5,其余种类在0.5及以上;鲤、瓦氏拟鲿、蛇鮈、光泽拟鲿、䱗、银鮈的开捕体长分别控制在289 mm、253 mm、134 mm、102 mm、71 mm及52 mm以上,鱼类资源可得到有效恢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鱼类资源开发过度;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呈减小趋势。

    • 基于Bootstrap的ELEFAN方法在评估方氏云鳚群体生长参数中的应用

      2019, 26(3):512-521.

      摘要 (736) HTML (310) PDF 1.39 M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渔业数据有限性是小型渔业资源评估所面临的常见问题。电子体长频率分析(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ELEFAN)常用于年龄数据难以获取或缺失的渔业,但该方法的可靠性尚待检验。本研究根据2013―2018年春、秋季共11个航次的海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分别使用传统的ELEFAN与结合Bootstrap的ELEFAN方法,比较了2013―2015年与2016―2018年两个时间段内海州湾方氏云鳚()群体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中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海州湾海域,方氏云鳚的生长参数具有显著变化,2013―2018年,群体的极限体长变小,生长速率加快,说明海州湾方氏云鳚群体近年来呈现小型化的趋势。相比传统的ELEFAN方法,结合Bootstrap的ELEFAN方法能够给出较为稳健的参数估计,受采样随机性的影响较小,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数据缺乏的小型渔业中。本研究加深了对方氏云鳚种群动态的认识,并推动了基于体长频率的生长参数估算方法在数据有限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 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019, 26(3):522-533.

      摘要 (679) HTML (314) PDF 989.17 K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探讨影响其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1月在珠江河网(112.18°E~113.51°E,22.38°N~23.17°N)采集表层水样,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运用16S rDNA扩增子技术研究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使用R(3.5.2)软件包以及SPSS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珠江河网丰度较高的门类,细菌群落优势种群依次为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珠江河网冬季浮游细菌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两次样品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6.78±0.29、6.23±0.71),NMDS分析表明,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γ-变形菌纲(<0.01)的丰度显著正相关,pH与放线菌纲(<0.01;Simpson:<0.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温度、pH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

    • 基于浸泡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技术研究

      2019, 26(3):534-545.

      摘要 (422) HTML (320) PDF 2.44 M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耳石微化学标记技术在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全长(1.56±0.16) cm的牙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其养殖水中分别添加0.5 mg/L、2 mg/L、8 mg/L、32 mg/L SrCl2·6H2O,以无添加SrCl2·6H2O组为对照组,人为改变牙鲆幼鱼生存环境中Sr2+浓度72 h,研究不同浓度SrCl2·6H2O对牙鲆耳石锶标记效果。标记期间每24 h换水1次,换水量为50%,换水后补加SrCl2·6H2O至原始浓度,记录各浓度组标记期间及标记后的鱼苗死亡数量。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0.5 mg/L、2 mg/L SrCl2·6H2O浸染不能形成牙鲆耳石锶标记。8 mg/L浓度组出现Sr峰区,Sr/Ca(Sr:Ca×1000) 均值为4.50~6.60,Sr峰值为5.49~8.49。32 mg/L浓度组Sr峰区均值为4.83~7.55,Sr峰值为5.62~11.04。这说明8 mg/L、32 mg/L SrCl2·6H2O可对牙鲆耳石进行锶标记。但8 mg/L浓度组出现未标记样本,且Sr峰区均值较32 mg/L浓度组低。32 mg/L浓度组Sr/Ca比值显著增高,即锶标记的Sr/Ca比值为6.61±0.86,与标记前和对照组Sr/Ca比值差异均显著(·6H2O浓度组开始,耳石出现红色“高锶标记环”,与耳石本底颜色对比明显,且随浓度升高,红色“高锶标记环”由浅变深,锶标记效果明显增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全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检验,各浓度组在浸泡标记期间死亡率及标记后养殖90 d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O对牙鲆幼鱼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因此,32 mg/L SrCl2·6H2O为最佳标记浓度。

    • 投喂鲍内脏多糖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2019, 26(3):546-558.

      摘要 (966) HTML (420) PDF 4.50 M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DGGE和Illumina测序技术研究了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及饲喂鲍内脏多糖后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在罗非鱼肠道中检测到13个门的细菌,其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77.84%)为优势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59%)、衣原体门(Chlamydiae,6.1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8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0%)为次优势菌门,还检测到Saccharibacteria等8个菌门和一些未知类群。在属的水平上,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别占77.84%、5.796%、2.64%和1.13%,还有一个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的未知属,占8.29%。此外还有分枝杆菌属()等6个菌属和一些未知属。投喂添加鲍多糖的饲料对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构成造成了明显影响,饲喂鲍多糖的处理组和饲喂普通饲料的对照组样品分别聚为两大类。投喂添加鲍多糖饲料后,放线菌门、Saccharibacteria、疣微菌门和TM6_Dependentiae的丰度显著下调;在属的水平上,邻单胞菌属、鲸杆菌属的丰度上调;Alpinimonas等属的丰度下调。其中分枝杆菌属、<0.05)。在种水平上,一些潜在致病菌,如鲍曼不动杆菌(Aeromonas sharmana、耐酪酸冢村菌()等的丰度下调,其中龟分枝杆菌和耐酪酸冢村菌与对照差异显著(<0.05),而鲸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上调。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来研究鲍内脏多糖对宿主的影响,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鲍内脏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益生元的研制等奠定理论基础。

    • 大菱鲆内脏结节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2019, 26(3):559-568.

      摘要 (481) HTML (300) PDF 2.72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8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养殖场大菱鲆()发生病害,累计死亡率约为25%,患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通过肉眼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患病鱼肾脏、脾脏、肝脏和肠道存在大量圆形结节,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脾脏中存在大量的坏死细胞。此外,在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发现大量的抗酸杆菌。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濒死大菱鲆肾脏组织分离到优势菌株myco-10,利用该菌株注射攻毒能导致健康大菱鲆66.7%的死亡率,且表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试对菌株myco-10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myco-10的16S rDNA、Mycobacterium marinum)和溃疡分枝杆菌()聚为一簇,生理生化反应与海分枝杆菌一致。综合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myco-10鉴定为海分枝杆菌。这是中国首例分枝杆菌引起大菱鲆病害的报道,可为大菱鲆内脏结节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 一株鲈鲤源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观察

      2019, 26(3):569-576.

      摘要 (587) HTML (282) PDF 2.67 M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6年4月,四川某鲈鲤()养殖场流行一种以鳃、鱼鳔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鲈鲤全身多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脾、肾、鳃和肠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取病鱼组织匀浆滤液接种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CPE)。将自然发病鱼组织匀浆滤液和细胞培养病毒液分别接种健康鲈鲤,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60%和5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对经分离毒株ZLP160415感染出现CPE的EPC细胞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呈弹状,长90~150 nm,宽40~60 nm;对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发病鱼内脏组织和细胞培养病毒液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的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基于SVCV糖蛋白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ZLP160415)属于Ia型。结合本次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损伤特点、病毒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和透射电镜检查,确定此次流行病的病原为SVCV。

    • 陈氏刺棘虫感染对洄游型刀鲚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19, 26(3):577-585.

      摘要 (1016) HTML (322) PDF 773.58 K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17年洄游汛期内采集刀鲚()的刀鲚样本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6尾未感染刀鲚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陈氏刺棘虫感染对刀鲚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共鉴定出23个细菌门,其中对照组包含22个门,感染组鉴定出18个门,其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只在感染组刀鲚中检测到;两组刀鲚肠道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且相对丰度总量均高于85%;感染组中厚壁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余菌门相对丰度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微生物组成比例没有显著差异( > 0.05)。此外,在已明确的130个科中,厚壁菌门中的梭菌科(Clostridi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变形菌门中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含量高于对照组(Eisenbergiella丰富度在感染组刀鲚肠道中显著更高(>.05)。虽然陈氏刺棘虫感染对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在特定微生物物种的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

    • 不同尺寸网目与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

      2019, 26(3):586-591.

      摘要 (521) HTML (279) PDF 718.73 K (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本研究基于实验水槽中的套网法试验,测得许氏平鲉的生物学特征参数,采用Logistic模型曲线拟合得到不同尺寸网目及缩结系数对许氏平鲉的选择性曲线,并用极大似然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网目尺寸为63 mm、82 mm、93 mm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分别为18.49 cm、23.90 cm、25.1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18、3.6、3.85,选择因素(SF)分别为2.93、2.91、2.70,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许氏平鲉的)分别为0.5、0.6、0.707 时,许氏平鲉的50%选择性体长()分别为21.47 cm、23.90 cm、22.02 cm,选择范围(SR)分别为3.23、3.6、3.38,选择因素(SF)分别为2.65、2.91、2.68,随着网目缩结系数的增大,许氏平鲉的为0.6时均达到最大。为保护许氏平鲉幼鱼资源,建议在鱼礁区使用网目规格为70 mm,为0.6的笼壶渔具进行采捕。

    • 紫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2019, 26(3):592-603.

      摘要 (917) HTML (305) PDF 464.35 K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紫菜()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育种技术、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3个方面综述了紫菜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育种技术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分子遗传育种在探索之中。育种目标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变化、不同海区环境,培育耐高温、耐低盐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中国已培育出紫菜新品种6个,其中坛紫菜4个,条斑紫菜2个。最后,作者提出中国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期望良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紫菜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 水产养殖活动中N2O的排放研究进展

      2019, 26(3):604-619.

      摘要 (583) HTML (337) PDF 2.02 M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养殖水体氮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N2O的环节,总结了关于水产养殖活动中N2O排放量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的N2O排放系数总体上低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N2O排放系数;不同的养殖模式氮的利用效率及未被利用的氮的去向有较大差别,其中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处理过程最接近于废水处理厂中的处理途径,但循环水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较低,且现有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约有一半的渔获物不需要投饵,因此,基于废水处理厂的N2O排放系数和总养殖产量的N2O排放量的估算会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目前尚缺乏关于水产养殖N2O产生的基础性研究,本研究未进行相关估算。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N2O的系统性研究,为客观评估养殖活动N2O的排放提供理论支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