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7(4):363-374.
摘要: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5.0±0.4) 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投喂频率组(2次/d、3次/d、4次/d),每组3个重复,开展为期12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第30天和第60天时,大口黑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未受到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第120天时,2次/d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3次/d组和4次/d组(<0.05);投喂频率对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溶菌酶、皮质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血清总胆固醇(TC)呈上升的趋势;第30天时投喂频率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而第60天、第90天和第120天时,4次/d组T-SOD活性显著低于2次/d组(<0.05),第90天时各组间肝脏基因相对表达量未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0.05)。因此,基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生理效应及肝脏基因表达丰度的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初始体重为(5.0±0.4) g的大口黑鲈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郭然 , 吴玮杰 , 商艳鹏 , 仇雪梅 , 丁君 , 李翔 , 田燚
2020, 27(4):375-382.
摘要:盐度是影响刺参()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而microRNAs (miRNAs)可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特异性结合,实现对其靶基因的表达调控。为探究Aja-miR-22和Aja-miR-27及对应的两个靶基因在刺参低盐海水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本实验将刺参放入盐度18低盐海水中进行胁迫,取盐度胁迫后的3 h、6 h、12 h、24 h、48 h和72 h不同时间点和正常盐度海水中刺参的体腔液,提取RNA和miRNA,利用qRT-PCR技术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ja-miR-22和Aja-miR-27这两个miRNA在盐度胁迫后各时段均呈现出上调表达趋势,且都在胁迫后3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36倍和16倍。Aja-miR-22和Aja-miR-27在胁迫后各个表达量都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ja-miR-22在胁迫后3 h、48 h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0.01)。靶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77 kD 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与一般转录因子IIE亚基2(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IE subunit 2)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胁迫后3 h降到最低值,其中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EMAP)在胁迫后各个时间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除胁迫后48 h外其余时间点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0.01),而一般转录因子IIE亚基2(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IE subunit 2)在胁迫后48 h和胁迫后72 h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0.01)。Aja-miR-22和Aja-miR-27的表达趋势与其靶基因表达模式在24 h前均呈现负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说明Aja-miR-22和Aja-miR-27及其对应的靶基因在刺参的盐度适应调节机制中发挥作用。
陈鸣 , 赵超 , 范嗣刚 , 王鹏飞 , 闫路路 , 王芳 , 邱丽华
2020, 27(4):383-392.
摘要:β-胸腺素(β-thymosin)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功能多肽,在伤口愈合、血管生成、抗菌和抗病毒免疫等生理活动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斑节对虾( 5),其全长为1495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的胸腺素 mRNA在肝胰腺和淋巴等免疫相关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在灭活的副溶血弧菌(Pmβ5参与了对虾的抗菌免疫反应。此外,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Pmβ5的体外重组蛋白,抗菌实验(牛津杯法)检测证明,Pmβ5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抗菌活性。
2020, 27(4):393-405.
摘要:为探究温度对拟穴青蟹()循环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深入理解环境因子与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在水温分别为18℃、22℃、26℃、30℃和32℃的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拟穴青蟹养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温度下的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5组水样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大小为t26 > t22 > t30 > t32 > t18,物种丰度大小为t22 > t26 > t32 > t30 > t18。温度可以导致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发生变化,但并未发现二者之间直接的相关性。(2)5种温度下的养殖系统中细菌群落共有31门、43纲、94目、185科和351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循环养殖水体中绝对优势菌门。在养殖系统水温为26℃时,养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其水中脱氮除磷菌属的相对丰度也显著高于其他4组。(3)由花瓣图和UPGMA聚类分析图进行相似性分析可知,水体微生物群落对温度的变化有着良好的响应,5组水样的细菌群落结构总体相似性较低,其中最高温度32℃和最低温度18℃的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似。(4)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营养盐中的总磷(TP)和硝酸盐(NO3--N)对水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温度是导致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结果初步解释了温度对拟穴青蟹循环养殖水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拟穴青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环境变化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吴金平 , 杜浩 , 陈细华 , 褚志鹏 , 阮瑞 , 金佳利 , 乔新美 , 刘伟
2020, 27(4):406-413.
摘要:为评价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肌肉质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30 mg/kg、120 mg/kg、1200 mg/kg的烟酸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重(54.41±0.79) g的杂交鲟幼鱼84 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对杂鲟幼鱼增重率有显著影响(<0.05),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120 mg/kg烟酸组的肥满度显著低于0 mg/kg、30 mg/kg、1200 mg/kg烟酸组,0 mg/kg、30 mg/kg、1200 mg/kg烟酸组之间肥满度无显著差异(<0.05),与30 mg/kg烟酸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0 mg/kg烟酸组的肌肉咀嚼性、回复性和黏性均在各组之间最大,且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0.05),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SOD活力显著高于0 mg/kg和120 mg/kg烟酸组(>0.05)。30 mg/kg烟酸组肌肉T-AOC活力显著高于0 mg/kg、120 mg/kg、1200 mg/kg烟酸组(>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烟酸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肉质和抗氧化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鲟鱼饲料中烟酸的建议添加量为30 mg/kg。
2020, 27(4):414-426.
摘要:根据2016―2017年在胶州湾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获得的资料,分析报道了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中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为119.1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20.57[g (去灰干重,AFDW)/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a)]和0.47/a;空间分布上,次级生产力在湾内北部的养殖区和湾口处较高,形成两处次级生产力高值区,向四周逐渐减小;在季节上,次级生产力为春季 > 冬季 > 夏季 > 秋季;环境因子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程度均不显著(P/值较低,表明群落组成中个体较小、生命周期较短和新陈代谢快的物种所占比例少于其他海域。
2020, 27(4):427-437.
摘要:头足类生长速度快、寿命短,生长发育对栖息环境波动变化的敏感性高。组织能量积累是衡量生物体内能量储备及其与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茎柔鱼()生长发育及其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方法,对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性个体肌肉组织能量积累随个体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主要受到地理纬度和海表温的影响。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在性腺成熟前后差异性显著,能量积累过程与地理经纬度、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等关系密切。以上结果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随着生长发育不断积累。两者的能量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存在组织特殊性,海表温是肌肉组织能量积累的重要环境效应因子,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同时受到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此外,雌性个体性腺组织能量积累随着经度自东向西增加显著,表明这些个体具有显著的离岸索饵育肥洄游习性。
高春霞 , 戴小杰 , 田思泉 , 王家启 , 韩东燕 , 麻秋云 , 汤艾佳
2020, 27(4):438-453.
摘要:2016年2月和5月在浙江南部近海拖网采集到33种鱼类和18种无脊椎动物,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渔业生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以此估算其营养级。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跨度范围大,δ13C值范围为-19.71‰~-14.01‰(跨度5.70‰),δ15N值范围为7.05‰~13.69‰(跨度6.64‰),其中鱼类的碳、氮同位素跨度范围最大;(2)以滤食性双壳类为基线生物估算浙江南部近海鱼类平均营养级范围为2.66~4.21,甲壳类营养级范围为3.08~3.72,头足类营养级范围为2.83~3.49,腹足类营养级范围为3.54~3.62,渔业生物营养级主要处于3.0~4.0营养级,以初级和中级肉食性种类为主;(3)根据聚类和食性文献资料分析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存在5种食性类型,包括浮游动物食性、杂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根据营养结构特征,浙江南部近海食物网营养结构可划分为4个营养群,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杂食性种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小型鱼类、虾类及头足类,中级消费者主要为底栖蟹类、腹足类和混合食性鱼类,高级消费者为凶猛肉食性鱼类。本研究建立了浙江南部近海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吴静 , 刘振兴 , 马艳平 , 梁志凌 , 马江耀 , 郝乐 , 柯浩 , 冯国清 , 李玉谷
2020, 27(4):454-462.
摘要: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又称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是一种高传染性、致死性病毒。为开发新型CyHV-3 DNA疫苗,前期研究中将CyHV-3 ORF148基因插入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转染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pORF148-EGFP融合蛋白可以在CCB-J细胞系和建鲤体内表达;将重组质粒作为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建鲤鱼苗,ELISA检测表明免疫pEGFP-ORF148重组质粒可以显著提高建鲤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RT-qPCR检测显示,免疫pEGFP-ORF148重组质粒后,建鲤脾脏和头肾中的免疫相关基因如及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攻毒实验显示,CyHV-3攻毒21 d后,PBS组、pEGFP-N1组和pEGFP-ORF148组的建鲤存活率分别为30%、35%和85%,免疫pEGFP-ORF148可以显著提高建鲤的存活率(<0.01)。本研究旨在为CyHV-3 DNA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 27(4):463-484.
摘要: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