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7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20年27卷第8期封面

      2020, 27(8):0-0.

      摘要 (229) HTML (0) PDF 21.07 M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20年27卷第8期目录

      2020, 27(8):0-0.

      摘要 (96) HTML (0) PDF 219.38 K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脂肪酸组成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0, 27(8):859-867.

      摘要 (950) HTML (1025) PDF 536.27 K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盐度8和盐度16的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两周的胁迫实验,比较盐度胁迫过程中肝脂肪酸组成变化,以及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α)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胁迫12 h,盐度组血浆渗透压升至最高,16盐度组血浆渗透压显著高于8盐度组(<0.05),96 h后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胁迫期间,盐度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0.05)。盐度组脂蛋白脂肪酶(LPL)、苹果酸酶(M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亚基(PPAR-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淡水组(<0.05)。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影响了肝脂肪酸组成和脂代谢过程。本研究旨在为鱼类渗透调节中脂类能量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中华鳖Gper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在精巢中的功能

      2020, 27(8):868-878.

      摘要 (810) HTML (765) PDF 1.28 M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是一种膜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途径。为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基因( 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性腺中的表达模式,并通过来曲唑(letrozole)和Gper抑制剂G-15处理雄鳖初步分析Gper在精巢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华鳖 cDNA序列全长2023 bp,包含705 bp 5'非编码区、241 bp 3'非编码区和1077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58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上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Asp-Arg-Tyr(DRY)三联体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1.084 kD,等电点为6.844。表达量变化呈相同趋势:16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性腺分化过程表达量显著降低。Letrozole处理组中2表达量明显升高;G-15处理组精巢中,精子发生与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可能参与中华鳖性腺分化早期过程,并调控雄性生殖细胞增殖。

    • 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2020, 27(8):879-885.

      摘要 (402) HTML (604) PDF 606.66 K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2017—2019年,在西藏哲古错共采集高原裸鲤样本432尾,采用微耳石鉴定年龄,测量耳石半径,进行体长退算,研究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所采集高原裸鲤样本体长范围为3.1~35.6 cm,体重范围为0.4~645.9 g;年龄范围为1~11龄,6~8龄鱼比例超过35%。体长(2=0.9911,>0.05),拟合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1114.233[1-e-0.149(=27.826 cm、为4.399。综上,哲古错高原裸鲤年龄结构简单化,处于增长期,可能是受哲古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生境等因素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西藏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该物种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并建议通过入湖河流水量管理、限制捕捞等人类活动等措施,改善哲古错生态环境,对哲古错高原裸鲤种群进行保护。

    • 沅江与西江水系大眼华鳊的形态差异

      2020, 27(8):886-892.

      摘要 (1306) HTML (676) PDF 1.14 M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沅江和西江水系大眼华鳊()的形态差异及分化程度,对两个水系5个种群的147个样本进行了测量,共获得9个可量性状和21个框架性状,通过多元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Friedman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显示,5个种群间的体侧各部分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0.01)。聚类分析将5个种群分为三支,其中西江两个种群为一支,沅江干流和沅江锦江种群为一支,沅江清水江种群单独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6个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81.93%,贡献率大的性状集中在尾柄部、头部和躯干前部。判别分析筛选出头部和尾柄部的10个性状,分别建立了5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成功率在92%~100%。3种多元分析方法从框架形态差异上将沅江和西江水系大眼华鳊的种群有效区分开来,为5个种群的形态差异及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

    • 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0, 27(8):893-905.

      摘要 (1088) HTML (708) PDF 8.09 M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 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CPUE影响因素的GAM分析

      2020, 27(8):906-915.

      摘要 (302) HTML (642) PDF 844.58 K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深入了解南海外海鸢乌贼的渔场渔期及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变化特征,研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利用海上实测数据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 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经纬度、月相、海表温度SST、月份、作业时间与0~50 m温度梯度Δ50,以方差解释率降序排列,前三种因素依次为经纬度、月相、SST;(2)10°~12° N、112°~114° E附近海域鸢乌贼CPUE最高;(3)月黑夜与月光夜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月黑夜显著高于月光夜;(4)鸢乌贼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9.00~29.49℃,此范围内CPUE与渔获量均为最高;(5)不同月份间的鸢乌贼CPUE存在显著性差异,且8、9月的CPUE高于3、4月;(6)鸢乌贼CPUE随作业时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出现在凌晨1时;(7)Δ50在0.100~0.149℃/m时CPUE最高,0.000~0.049℃/m时渔获量最大。

    • 长江安庆新洲江段仔稚鱼的群聚特征

      2020, 27(8):916-926.

      摘要 (347) HTML (748) PDF 953.27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安庆新洲江段是长江下游典型的干流-沙洲生境,为掌握该水域仔稚鱼群聚特征,于2018年4月15日—8月4日开展了逐日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仔稚鱼121246尾,隶属于6目8科34种,贝氏䱗()为第一优势种。新洲南汊、北汊分别采集仔稚鱼79338尾和41908尾,数量占比依次为65.44%和占34.56%。所有渔获物中,产漂流性卵鱼类物种数最多(16种,47.06%),产浮性卵鱼类数量最多(92623尾,76.39%)。就时间特征而言,南汊、北汊仔稚鱼丰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出与水位上涨高度关联,共监测到三次高峰,其中7月13日达到峰值(2001.28 ind/100 m3);就空间特征而言,近岸采样点丰度高于河道中泓采样点,南汊丰度总体高于北汊。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与新洲江段仔稚鱼丰度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为水位、浊度、水温和透明度,其中水位为主要的正相关因子。空间尺度的聚类分析将新洲江段6个采样点分为3个群组,表明新洲江段不同采样点仔稚鱼群聚结构差异显著(=0.017)。研究表明,安庆新洲江段仔稚鱼补充量显著大于上游输入量,新洲对该江段仔稚鱼群聚特征具有显著影响,总体表现为南汊的鱼类繁殖条件显著优于北汊。研究结果补充了安庆新洲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基础数据,为长江下游渔业资源评估与保护提供了依据。

    • 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20, 27(8):927-933.

      摘要 (449) HTML (613) PDF 1.70 M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异育银鲫()引起的“喉孢子虫病”常会导致池塘养殖苗种和成鱼大量死亡。因此,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洪湖碘泡虫1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组特异性引物,通过外引物组和单条内引物组合及条件优化,建立了洪湖碘泡虫单管半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只有洪湖碘泡虫扩增为阳性,瓶囊碘泡虫(Thelohanellus wuhanensis)及异育银鲫肌肉样品等均为阴性;最低检测灵敏度极限为4.2 copy/μL;对疫区养殖池塘健康异育银鲫的卵巢、肾脏及脾脏组织样品检测发现洪湖碘泡虫阳性率分别为40%、32%和8%,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洪湖碘泡虫的早期快速检测。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厚壳贻贝抗氧化防疫系统的影响

      2020, 27(8):934-942.

      摘要 (1043) HTML (611) PDF 866.26 K (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作为增塑剂,已被中国列入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名单,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ic acid esters,PAEs)对海洋贝类抗氧化防疫系统的影响,本文以厚壳贻贝()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DBP(0 mg/L、100 mg/L、200 mg/L、280 mg/L、360 mg/L)胁迫以及清水释放对其鳃和内脏团中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厚壳贻贝鳃和内脏团S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呈现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规律。DBP胁迫阶段,鳃和内脏团中SOD活性基本呈先诱导后抑制再诱导的趋势,CAT活性则先抑制后诱导,MDA含量基本呈不断升高趋势;清水释放阶段,鳃和内脏团中SOD活性基本呈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CAT活性基本处于诱导状态,之后内脏团CAT活性被抑制,MDA含量处于先升高,之后内脏团MDA含量出现降低的趋势,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较为明显。研究表明,在DBP胁迫下,厚壳贻贝鳃和内脏团产生了氧化损伤,可诱导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现象,且15 d清水释放期间不足以让厚壳贻贝恢复到正常水平。本研究旨在为海洋贝类的健康养殖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吕泗渔场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秋季脂肪酸组成及食性研究

      2020, 27(8):943-952.

      摘要 (992) HTML (615) PDF 575.06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首鱼科鱼类小黄鱼()是吕泗渔场重要的经济鱼种,为了解两者营养价值、摄食习性及食性转变,测定2018年秋季在吕泗渔场采集的46尾小黄鱼和36尾棘头梅童鱼脂肪酸组成,基于脂肪酸标记法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PUFA/SFA比值、n-3/n-6比值在常见水产鱼类中较高,小黄鱼n-3/n-6比值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0.01)。小黄鱼体长<70 mm时植物食性贡献较高(P<0.05),体长≥100 mm时植物食性显著减少(<0.05),小黄鱼(2.6~5.9)和棘头梅童鱼(2.6~3.3) DHA/EPA部分重合。研究表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营养价值较高,大个体小黄鱼鱼油营养价值更高,小个体棘头梅童鱼则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两者营养级部分重合,食性相似,都是随着体长增加植物食性减少,肉食食性增加且食性转变时的体长相近,因此,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和生态位重合。

    •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蓝点马鲛叉长和体重关系的月间及性别差异

      2020, 27(8):953-960.

      摘要 (342) HTML (774) PDF 539.34 K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蓝点马鲛()生活史特征的异质性,根据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东海外海渔场的拖网调查采样数据,对其叉长和体重关系的月间及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依据收集的367尾蓝点马鲛样本,求得其叉长和体重关系(b的估计均值为2.794。本研究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和9个线性混合模型,用于研究蓝点马鲛的叉长和体重关系()在时间及性别上的差异。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均表明,最复杂的线性混合模型(即月份和性别对两个参数P<0.01)。在最优模型中,a值则与此相反。本研究表明,月份和性别对蓝点马鲛叉长和体重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线性混合模型能把月份和性别的异质性通过随机效应在单个模型中更准确、快速地体现,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此模型在数据来源异质性研究中的优势。

    • 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调研与分析

      2020, 27(8):961-979.

      摘要 (890) HTML (761) PDF 616.80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发,如何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如何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存储数据并用于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研究初期。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组学数据信息,本研究系统地调研了鱼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数据库,明晰了NCBI数据库中265种鱼类的基因组大小和64种鱼类的染色体数目,获取了Ensembl数据库中17个目58种鱼类的基因组数据,收集了KEGG数据库中41种鱼类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本文可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基因数据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 多维视角下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探析

      2020, 27(8):980-1002.

      摘要 (223) HTML (1540) PDF 722.94 K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期暴发的新冠肺炎使人们谈食色变,针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水生野生动物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维持生态平衡上,也体现在满足人类养殖开发与利用上。水生野生动物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丰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但是,在针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本文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养殖利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水生野生动物野外资源保护和规范水生动物的繁殖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展望。呼吁社会积极鼓励和宣传水生野生动物合理的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事业,引导消费者正确食用安全的驯养产品,进而实现扩大、改善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和环境,实现水生野生动物种群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性与合理的永续利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