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江流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区域,对其生物资源保护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期虚拟专题梳理汇总了《中国水产科学》发表的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保护代表性论文8篇,以飨读者,宛如撷取长江研究历史长河中的浪花一朵,既是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启发与参考,也借此机会向学者们杰出的学术贡献致敬。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姜亚洲,林楠,杨林林,程家骅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摘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作为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 其在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的同时, 也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现阶段, 系统评价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实施有效的生态风险防控已成为构建负责任增殖放流模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个层面系统评述国内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生态风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阐述相应的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以期为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引用本文
JIANG Yazhou, LIN Nan, YANG Linlin, CHENG Jiahua.The ecological risk of stock enhancement and th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4,21(2):413-422.[姜亚洲, 林楠, 杨林林, 程家骅.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2):413-422.]
胭脂鱼亲本放流长江后的运动特征
吴金明,李飞扬,杜浩,张辉,王成友,李君轶,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的资源量已明显衰退。为保护和恢复胭脂鱼种群资源,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标志及固定站监测的方法对2018年3月在长江上游宜宾段放流的10尾胭脂鱼亲本(5雌5雄,体重12.5kg±5.4kg)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有4尾个体在放流后存在短暂上行运动,其余个体持续下行。放流胭脂鱼的平均迁移距离为(456.2±335.8)km,最远达到了宜昌秭归江段。监测期末,5尾分布在宜宾―江津江段,4尾分布在江津-忠县江段,另有1尾分布在巴东―秭归江段。放流胭脂鱼的平均对地运动速度为(2.31±2.03)km/h,最大下行速度和最大上行速度分别为35km/h和1.04km/h,下行运动速度高于上行运动速度。平均运动速度在不同的江段间无明显差别,但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差别,放流后20d内的运动速度高于40d以后。胭脂鱼放流后的平均栖息水深为(6.24±4.84)m,越往下游,其栖息水深越深。个体在单日内的栖息水深存在较大变幅。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增加放流胭脂鱼亲本数量和放流点的建议。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6/6161.htm
引用本文
WU Jinming, LI feiyang, DU Hao, ZHANG Hui, WANG Chengyou, LI Junyi, WEI Qiwei.Movement of the matured Chinese sucker (Myxocyprinus asiaticus) after releasing in the Yangtze River[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6):1239-1246.[吴金明, 李飞扬, 杜浩, 张辉, 王成友, 李君轶, 危起伟.胭脂鱼亲本放流长江后的运动特征[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6):1239-1246.]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成为为1,2,3,汪登强1,危起伟1,2,王成友1,杜浩1,吴金明1,李雷1
1.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223;
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2;
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要:利用已经发表的11对胭脂鱼多态性微卫星标记, 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5个胭脂鱼养殖场内所有的149尾繁殖亲本和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尾胭脂鱼中共观测到140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771(0.519~0.906)和0.759(0.469~0.894), 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726(0.392~0.882)。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得到, 11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983%, 并且在长江中上游采集的65个样本中, 11个样本与养殖场内繁殖亲本确定存在亲子关系, 据此确定这11尾为增殖放流的胭脂鱼, 并由此推算增殖放流的胭脂鱼对长江中上游野生群体的贡献量为16.92%。研究结果表明, 增殖放流是实现胭脂鱼野生种群资源恢复的有效途径。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引用本文
CHENG Weiwei, WANG Dengqiang, WEI Qiwei, WANG Chengyou, DU Hao, WU Jinming, LI Lei.Effect of restocking enkancement of Chinese sucker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loci[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4,21(3):574-580.[成为为, 汪登强, 危起伟,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李雷.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3):574-580.]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江苏段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冯晓婷1,杨习文1,杨雪军1,刘熠1,周彦锋2,方弟安1,2,徐东坡1,2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 无锡 214081
摘要:为评估长江江苏段鳙(Aristichthys nobilis)增殖放流效果,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技术,选用10对扩增效果稳定的微卫星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对江苏省内良种场563尾鳙亲鱼和长江江苏段687尾回捕鳙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位点多态性及亲子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位点等位基因介于19~55之间,其观测杂合度为0.530~0.909(平均值为0.748),期望杂合度为0.818~0.929(平均值为0.882),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97~0.924(平均值为0.871);Cervus3.0模拟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10个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率为99.996%。亲子鉴定结果发现,所有回捕鳙中有42尾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被确认来源于鳙增殖放流群体,并由此推算此次评估亲本的放流子代对长江江苏段野生群体的贡献率为6.11%。结果显示该研究进行的鳙亲子鉴定技术可为长江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长江渔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6/6155.htm
引用本文
FENG Xiaoting, YANG Xiwen, YANG Xuejun, LIU Yi, ZHOU Yanfeng, FANG Dian, XU Dongpo.Microsatellite metho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restocking enhancement of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 in Jiangsu reaches of the Yangtse River[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6):1185-1193.[冯晓婷, 杨习文, 杨雪军, 刘熠, 周彦锋, 方弟安, 徐东坡.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江苏段鳙增殖放流效果评估[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6):1185-1193.]
基于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的长江4种淡水鱼目标强度研究
谢晓1,2,张辉1,2,孙立元1,2,蔡志宇1,2,王恒1,2,霍来江1,2,危起伟1,2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223;
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是将回波积分值转换成绝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渔业声学技术的热点研究内容。2012年12月及2013年6―7月,在三峡水库中华鲟基地网箱内使用BioSonics DT-X(199 kHz)分裂波式科学回声仪测定了4种共计31尾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背腹方向的目标强度,并将此结果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鱼包括鳊(Parabramis pekinensis)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8尾、鲇(Silurus asotus)10尾及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7尾。结果表明,模型法测定结果与网箱控制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构建4种鱼TS值(dB)与体长(BL,cm)的标准方程分别为鳊:TS=20lg(BL)–70.1(R2=0.94);鲢:TS=20lg(BL)–67.0(R2=0.80);鲇:TS=20lg(BL)–74.5(R2=0.80)及长江鲟:TS=20lg(BL)–66.1(R2=0.94)。模型法获得实验鱼目标强度的分布表明,鱼类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鳔室数量会影响目标强度的大小与分布特征。低频(38 kHz)下鳊、鲇及长江鲟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姿态倾角出现在–10°~0°,而鲢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10°,且不同种类鱼的目标强度最大值所对应姿态倾角的位置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测定了4种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可为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采用渔业声学方法进行长江淡水鱼类垂直原位监测评估资源量提供相关参数。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20/5/6224.htm
引用本文
XIE Xiao, ZHANG Hui, SUN Liyuan, CAI Zhiyu, WANG Heng, HUO Laijiang, WEI Qiwei.Target strength of four freshwater fish spec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ed on cage and model method[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0,27(5):536-546.[谢晓, 张辉, 孙立元, 蔡志宇, 王恒, 霍来江, 危起伟.基于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的长江4种淡水鱼目标强度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20,27(5):536-546.]
环境DNA在长江江豚监测中的应用
吴昀晟1,唐永凯2,李建林2,刘凯2,李红霞2,王钦1,俞菊华1,2,徐跑1,2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8;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128
摘要:为了从水体环境中提取到高质量的eDNA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应用于长江中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的分布调查,本研究比较了滤膜孔径和水样保存方式对eDNA获取的影响,同时对比了eDNA技术与传统调查法对长江江豚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水样抽滤时间与滤膜孔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且都可以检出目标生物;水样采集后需在6 h内完成抽滤处理,或在冷藏条件下短期保存48 h;长江流域江苏段中观测到长江江豚出现的8个检测点均检测出长江江豚eDNA,而在10个未观测到长江江豚的水域中有3个检测出其eDNA。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目视监测方法,eDNA技术在长江江豚监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还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作为长江江豚种群调查的有效辅助检测工具。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1/6038.htm
引用本文
WU Yunsheng, TANG Yongkai, LI Jianlin, LIU Kai, LI Hongxia, WANG Qin, YU Juhua, XU Pao.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in the monitoring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aeoriental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1):124-132.[吴昀晟, 唐永凯, 李建林, 刘凯, 李红霞, 王钦, 俞菊华, 徐跑.环境DNA在长江江豚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1):124-132.]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危起伟1,5,6,李罗新1,5,杜浩1,5,6,张晓雁2,熊伟1,张辉1,5,沈丽1,5,吴金明1
1.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223;
2.北京海洋馆, 北京 100081;
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434023;
4.厦门松浩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100;
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81;
6.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
摘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 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 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 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 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 其中, 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 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 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 采获卵6.25万粒, 精液2850 mL, 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 ℃下经过约125 h, 仔鱼大量孵出, 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引用本文
WEI Qiwei, LI Luoxin, DU Hao, ZHANG Xiaoyan, XIONG Wei, ZHANG Hui, SHEN Li, WU Jinming, ZHANG Shuhuan, WANG Chengyou, LI Chuangju, CHAI Yi, LI Yiwei.Research on technology for controlled propagation of cultured Chinese sturgeon (Acipense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3,20(1):1-11.[危起伟, 李罗新, 杜浩, 张晓雁, 熊伟, 张辉, 沈丽, 吴金明.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1):1-11.]
长江河口生态系现状及修复研究
沈新强,晁敏,全为民,王云龙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摘要:2000—2003年5月和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 计算2000—2003年水质综合指数得分4, 年平均为2.15, 年得分逐步增加。参照水质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显示长江口水域水环境综合质量已处于严重污染水平, 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其中油类、锌超标程度明显逐年加大。计算2000—2003 年表层沉积物综合指数得分4, 年平均为0.78, 参照表层沉积物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显示长江口水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处于中污染水平。但2003年得分为1.06, 显著高于前3年, 表明2003年表层沉积物质量已处于重污染水平。计算2000—2003年浮游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得分4, 年平均为0.53, 年际变化幅度较小, 参照浮游生物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显示生物环境质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对2000—2003 年水质、表层沉积物和浮游生物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总得分为1.15, 2003年综合得分显著高于前3年, 参照综合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长江河口综合环境质量处于重度污染水平, 2003年综合环境质量进一步明显下降。相对应, 自1995年以后, 长江口捕捞产量一直趋于下降, 目前除凤鲚资源尚属稳定外, 其余均已形不成渔汛;长江口的蟹苗在2000年以后已没有蟹苗汛出现, 蟹苗产量降至谷底。针对长江口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的胁迫压力, 提出建立以长江口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开展对污染物控制、关键种群和重要生境的保护及修复等对策, 使退化的长江口生态系尽快得到修复。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引用本文
SHEN Xinqiang, CHAO Min, QUAN Weimin, WANG Yunlo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storation research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ine ecosystem[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06, 13(4):624-630.[沈新强,晁敏,全为民,王云龙.长江河口生态系现状及修复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6, 13(4):62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