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刊——中华绒螯蟹研究专题
  • 分享:
  • 0

 

 

秋天的第一份大闸蟹

在人类的食单上,蟹,是不可忽视的一员。

它身披锐甲,霸道横行,内里却软玉温香。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到无数人跨越千年的创造。不管是经久不衰,还是昙花一现,蟹的每一次亮相,总惹得江湖多事,风云开阖。

——《风味人间2:螃蟹横行记》

编者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不仅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时令珍馐风靡全国,现已逐渐发展成为秋天里的一种文化标记。从魏晋开始,中国人渐渐将吃蟹当成一件风流雅致饮食消遣,并把吃蟹和饮酒、赏菊、赋诗联系起来,于金秋时节汇聚亲朋好友,饮酒食蟹,成为抒发闲情逸致的一种文化享受。在中华绒螯蟹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的现代,广大科研工作者、技术践行者成为了秋天里这一份“风雅”的幕后英雄。本期专题梳理和汇总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的研究论文,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启发。

 

中华绒蟹营养品质与科学养殖

 

秋季不同时期上市中华绒蟹可食率和品质比较

王世会 1,2,成永旭 2,3,石连玉 1,赵金山 4,叶露青 4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2.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3.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4. 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503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秋季大量上市,但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 价格差异较大。为促进理性消费,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可食率和品质差异,本研究在种植了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池塘中,按照生态健康养殖的方法,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至成蟹的基础上,采用解剖和生化组成 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秋季不同时期中华绒螯蟹的可食率、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 结果表明:(1)不论是雌体还是雄体,9 月和 10 月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 9 月 HSI 大于 10 月,其余指标均 是 10 月较高。(2) 9 月和 10 月常规营养组成较为接近,但雌体肝胰腺中水分、总脂,性腺中总脂,肌肉中 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中脂肪酸显著性差异仅为 2 项,占比为 2/52,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 肉中脂肪酸显著性差异为 11 项,占比为 11/52,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9 月和 10 月成蟹性 腺中游离氨基酸显著性差异仅为 1 项,占比为 1/52,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仅雄体牛磺 酸(Tau)、丙氨酸(Ala)和亮氨酸(Leu)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中华绒螯蟹 10 月 GSI、MY、TEY 和 CF 高于 9 月,常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 性腺中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小,而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整体上 10 月中华绒螯蟹可食率 和品质要优于 9 月。本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价中华绒螯蟹品质及理性消费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1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20/10/20201008.htm

引用本文:

WANG Shihui, CHENG Yongxu, SHI Lianyu, ZHAO Jinshan, YE Luq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dible yield and quality of adult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in autumn[J/OL].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1-25[2020-09-2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446.s.20200415.1057.002.html. [王世会,成永旭,石连玉,赵金山,叶露青.秋季不同时期上市中华绒蟹可食率和品质比较[J/OL].中国水产科学:1-25[2020-09-2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446.s.20200415.1057.002.html.]

 

 

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组成的比较

赵恒亮1,2,吴旭干1,龙晓文1,2,何杰1,2,姜晓东1,2,刘乃更3成永旭1,2

1. 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市教委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
3.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辽宁 盘锦 124200

 

摘要: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养殖至成蟹,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及氨基酸,旨在评价三种群雄体成蟹的营养品质和可食率。研究结果显示:(1)黄河种群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种群蟹,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最高,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辽河种群性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三群体性腺中水分、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江种群肝胰腺的水分含量最低,但其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高于其他两种群;黄河种群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辽河种群的含量,而其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黄河种群(P<0.05),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三种群性腺中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相近,长江种群性腺中ΣPUFA、Σ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ΣHUFA)含量最高;三种群肝胰腺中各PUFA、ΣPUFA和Σ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群肌肉中C18:3n3(LNA)和C20:5n3(EPA)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黄河种群的这两种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高于辽河种群(P<0.05)。(4)辽河种群性腺中的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群(P<0.05),且辽河种群的总必需氨基酸(EAA)、总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高于黄河和长江种群;长江种群雄体肌肉中的EAA、总EAA、总NEAA、TAA含量最高。(5)辽河种群性腺中存在3种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且其平均必需氨基酸分(EAAS)最低;三种群肌肉中均无限制性氨基酸,辽河水系EAAS仍然最低。综上,不同种群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发育阶段和遗传因素有关。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ZHAO Hengliang, WU Xugan, LONG Xiaowen, HE Jie, JIANG Xiaodong, LIU Naigeng, CHENG Yongxu.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cultured adult male Eriocheir sinensis from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Liaohe River[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6,23(5):1117-1129.[赵恒亮, 吴旭干, 龙晓文, 何杰, 姜晓东, 刘乃更, 成永旭.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组成的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5):1117-1129.]

 

中华绒1龄性早熟自交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F1养殖性能及可食率比较

王世会1,2,王海宁1,刘青1,姜晓东1,吴旭干1,3,4,成永旭1,3,4

1.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3.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4.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1龄性早熟性状对其子代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1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PI组F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PHN组;PI组F1雌体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早熟率均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I组F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PHN组(P<0.05),雄体略低于PHN组;PHN组总产量较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3.00~8.99 g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5月)PI组平均体重低于PHN组,生长后期(7-9月)则以PI组为高;3-5月和7-9月PHN组F1WGR和SGR均高于PI组,而5-7月则以PI组为高;PI组F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PI组F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PHN组,但饵料系数显著低于PHN组(P<0.05);PHN组F1体重<125.00 g和≥ 250.00 g的成蟹百分比较高,两组体重<125.00 g的成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就总可食率(TEY)而言,PI组F1TEY高于PHN组;就肥满度(CF)而言,PI组F1雌体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1龄早熟自交组F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1龄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饵料系数低的特点。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2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4/6099.htm

引用本文:

WANG Shihui, WANG Haining, LIU Qing, JIANG Xiaodong, WU Xugan, CHENG Yongxu.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ulture performance and total edible yield of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mitten crabs produced from inbred families and hybrid familie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4):664-676.[王世会, 王海宁, 刘青, 姜晓东, 吴旭干, 成永旭.中华绒1龄性早熟自交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F1养殖性能及可食率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4):664-676.]

 

乐藻对中华绒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庆华,黄姝,岳武成,陈晓雯,彭智文,王军,王成辉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LIU Qinghua, HUANG Shu, YUE Wucheng, CHEN Xiaowen, PENG Zhiwen, WANG Jun, WANG Chenghui.Effects of Elodea nuttallii on growth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7,24(1):91-99.[庆华, 黄姝, 岳武成, 陈晓雯, 彭智文, 王军, 王成辉.乐藻对中华绒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1):91-99.]

 

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池养中华绒蟹的生长性能及其性腺发育

何杰1,2,吴旭干1,赵恒亮1,姜晓东1,葛永春3,王幼鹏4,成永旭1,2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委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
3. 上海登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上海 202164;
4. 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 (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 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 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HE Jie, WU Xugan, ZHAO Hengliang, JIANG Xiaodong, GE Yongchun, WANG Youpeng, CHENG Yongxu.Growth performance and gonadal development of pond-reared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fed formulated diets during the whole culture proces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6,23(3):606-618.[何杰, 吴旭干, 赵恒亮, 姜晓东, 葛永春, 王幼鹏, 成永旭.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池养中华绒蟹的生长性能及其性腺发育[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3):606-618.]

 

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陈彦良,李二超,禹娜,田文静,江星,孙立梅,齐霁,陈立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摘要: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显著高于F3组(P<0.05),F3和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F1、F2和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而F5组最低(P<0.05);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和F4组(P<0.05)。结果提示,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用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CHEN Yanliang, LI Erchao, YU Na, TIAN Wenjing, JIANG Xing, SUN Limei, QI Ji, CHEN Liqiao.Effect of replacing dietary fish oil with soybean oil on growth, non-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to Aeromonas hydrophila challenge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4,21(3):511-521.[陈彦良, 李二超, 禹娜, 田文静, 江星, 孙立梅, 齐霁, 立侨.豆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3):511-521.]

 

PHB剂量和饲喂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酶活力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邓元告1,黄琼叶1,马灌楠1,王晓梅2,隋丽英1

1. 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天津300457;

2.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天津农学院, 天津300384

摘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0%、3%、5%和10%PHB)并饲喂不同时长(1 d、6 d、15 d 和21 d), 研究PHB 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肝胰腺生化组成、酶活力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HB 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各种消化酶活力, 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均产生一定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与饲料中PHB 水平和饲喂时间有关。与对照组相比, 投喂第1 天, 10%PHB 使T-SOD、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 5%和10% PHB使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Rr)显著提高(P<0.05)。投喂第6 天, 10%PHB 使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 3%和5%PHB使脂肪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 所有剂量PHB 的添加均使Rr 显著升高(P<0.05)。投喂第15 天, 10%PHB 使T-SOD降低(P<0.05), 5%和10%PHB 使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 所有剂量PHB 的添加使淀粉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 使Rr 显著升高(P<0.05)。投喂第21 天, 所有剂量PHB 的添加使T-SOD、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 而且降低幅度随PHB 添加量增加而加大; 10%PHB 添加显著降低Rr(P<0.05), 3%和5%PHB 添加对Rr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 饲料中PHB 剂量较低时, 可饲喂较长时间; PHB 剂量较高时, 应适当缩短饲喂时间。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DENG Yuangao, HUANG Qiongye, MA Guannan, WANG Xiaomei, SUI Liying.Effect of dietary PHB dose and feeding duration on enzyme activities and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in juvenil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6,23(1):138-145.[邓元告, 黄琼叶, 马灌楠, 王晓梅, 隋丽英.PHB剂量和饲喂时间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酶活力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1):138-145.]

 

中华绒螯蟹基础生物学

 

中华绒蟹的摄食节律

贾二腾1,闫明军2,赖起铖2,罗文涛2, 蒋广震1,刘文斌1,张定东1

1.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江苏省水产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

2.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81

 

摘要: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4:00、07:00,每个时间段作为1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1次)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的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幼蟹在不同投喂时间点表现出24 h周期性的摄食节律,且总摄食高峰期在22:00。从其中6 d的平均摄食量可以看出,河蟹主要在19:00~22:00时间段摄食;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淀粉酶活性在19:00~22:00内高于其他各组,且在22:00获得最高值;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钠钾ATP酶(Na+-K+-ATP)酶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13:00~22:00时间段这些酶的酶活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在22:00获得。在相关摄食基因表达方面,肝胰腺中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著低于13:00和16: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中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示出最低值,与10:00、13:00、04:00和07:00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存在明显的摄食节律,这可能与光照紧密相关,最适宜的投喂时间为22:00。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7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8/3/5933.htm

引用本文:

JIA Erteng, YAN Mingjun, LAI Qicheng, LUO Wentao, JIANG Guangzhen, LIU Wenbin, ZHANG Dingdong.Feeding rhythm of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8,25(3):546-554.[贾二腾, 闫明军, 赖起铖, 罗文涛, 蒋广震, 刘文斌, 张定东.中华绒蟹的摄食节律[J].中国水产科学,2018,25(3):546-554.]

 

中华绒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

田志环1,2,焦传珍1,吴旭干2,成永旭2

1. 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2.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摘要:为探讨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蜕皮过程中肌肉生长机制,采用石蜡切片、电镜技术及生物化学方法,以中华绒鳌蟹幼蟹为对象,研究了其蜕壳过程中螯足闭螯肌肌肉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主要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蜕皮间期,螯足肌纤维充分伸展,多核,横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或者多边形;肌原纤维排列有序,具有甲壳动物骨骼肌的典型特征,A带、I带及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蜕皮前期,肌纤维降解以致其横截面大小不一;肌原纤维内部降解,出现腐蚀性空洞。蜕皮之后,在肌纤维末端的肌节处于超收缩状态,这些肌节长度缩短至正常长度的50%,肌纤维典型结构消失,A带、I带模糊不易区分,但肌质网、二联体、线粒体等结构仍然完整;肌纤维中间部分的肌节结构正常如蜕皮间期。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蜕皮前后螯足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同其结构特征的变化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螯足肌肉可能的一种生长机制是通过增加新的肌节来伸长,动物刚蜕壳后,这些新形成的肌节以超收缩的形式存在,随着动物吸水身体膨大,外骨骼伸展、硬化,这些较短的肌节由于被拉伸而达到正常肌节的长度,从而完成肌肉的生长。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TIAN Zhihuan, JIAO Chuanzhen, WU Xugan, CHENG Yongxu.Changes in histology and protein content in claw closer muscle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during the molt cycle[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7,24(5):1072-1078.[田志环, 焦传珍, 吴旭干, 成永旭.中华绒蟹蜕壳过程中螯足肌肉组织学及主要蛋白质含量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5):1072-1078.]

 

盐度对中华绒蟹仔蟹渗透压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徐静静1,2,耿智1, 冯广朋1,2,庄平1,黄晓荣1,黄孝锋1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设置盐度梯度0、4、8、12、16、20和24,测定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组织匀浆上清液离子浓度、Na+-K+-ATPase活性、氧合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酚氧化酶(PO)活性,研究盐度对仔蟹成活率、渗透压调节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仔蟹对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盐度8实验组中华绒螯蟹仔蟹成活率和氧合血蓝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90.00±1.00)%和(0.253±0.023) mg/mL,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而在淡水组和盐度24组这两个指标值均降至最低。Na+、Cl-、K+浓度,Na+-K+-ATPase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在盐度0~8时呈下降趋势,而在盐度8~12时逐渐上升,当盐度大于12时趋于稳定;这些指标值在盐度8实验组降到最低,Na+、Cl-和K+浓度分别为(40.897±1.700) mmol/mL、(8.340±2.130) mmol/mL和(1.842±0.158) mmol/mL,Na+-K+-ATPase酶活性为(3.153±0.735) U/mg,非特异性免疫酶SOD、AKP和PO活性分别为(129.026±3.496) U/mg、(1.326±0.173) U/mg和(16.366±0.065) ng/mL。综合各项实验指标表明,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渗透压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中华绒螯蟹仔蟹在盐度4~8水体中有较好的生理适应性,淡水和高盐度水体会降低其渗透压调节和免疫防御功能,这为长江口仔蟹资源变动评估和繁育场保护提供了参考。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8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8/6/6012.htm

引用本文:

XU Jingjing, GENG Zhi, FENG Guangpeng, ZHUANG Ping, HUANG Xiaorong, HUANG Xiaofeng.Effects of salinity on osmotic pressure and nonspecific immune enzymes in juvenile En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8,25(6):1252-1259.[徐静静, 耿智, 冯广朋, 庄平, 黄晓荣, 黄孝锋.盐度对中华绒蟹仔蟹渗透压和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8,25(6):1252-1259.]

 

中华绒蟹种质资源

 

中华绒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苏雨1,2,张成1,2,李清清1,2,郑海地4,成永旭1,2,3,吴旭干1,2,3

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
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4. 浙江澳凌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长兴 313106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生群体(YW)和养殖群体(YC)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1)用于本研究的D-loop基因片段长度为477 bp,共包含234个变异位点和131个简约信息位点,6个群体的262个个体中共有110个单倍型,包括90个独有单倍型和20个共享单倍型;(2)6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范围为0.88889~0.9652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范围为0.00887~0.01602,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HC > YC > LC及HW > LW > YW;(3)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Da)范围为0.0119~0.0173,不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辽河群体和长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最小,且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38。对6个群体进行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和Fu's Fs的值均为负值。综上,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水系养殖和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辽河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估、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4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3/6075.htm

引用本文:

SU Yu, ZHANG Cheng, LI Qingqing, ZHENG Haidi, CHENG Yongxu, WU Xugan.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wild and cultured Eriocheir sinensis population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Liaohe River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D-loop gene[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3):436-444.[苏雨, 张成, 李清清, 郑海地, 成永旭, 吴旭干.中华绒蟹长江、黄河和辽河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3):436-444.]

 

 

中华绒螯蟹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亲子鉴定应用

肖起珍1,刘青1,李清清1,郑海地2,吴旭干1,成永旭1,3

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试验室, 上海 201306;
2. 浙江澳凌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长兴 313106;
3.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委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最终成功建立4组多重体系,每组体系包含4个微卫星位点,并成功应用于3个家系的亲子鉴定中。结果显示:(1)本研究筛选的16个微卫星标记,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20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16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927,具有丰富的多态性;(2)运用Cervus 3.0软件对已知系谱信息的3个中华绒螯蟹家系共95个子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选用任意两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时,累积实际正确鉴定率均超过94.74%;使用任意三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时,累积实际正确鉴定率均大于98.95%;使用四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时,累积实际正确鉴定率达到100%。并且当选用组合1、2和组合3,或者选用组合1、3和组合4时,对3个家系的累积正确鉴定率达到了100%,因此选用这些组合不但可以获得准确的系谱信息,还能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本研究构建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能为中华绒螯蟹的种群选育和家系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途径。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5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8/2/5909.htm

引用本文:

XIAO Qizhen, LIU Qing, LI Qingqing, ZHENG Haidi, WU Xugan, CHENG Yongxu.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plex PCR panels of microsatellites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8,25(2):325-335.[肖起珍, 刘青, 李清清, 郑海地, 吴旭干, 成永旭.中华绒螯蟹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亲子鉴定应用[J].中国水产科学,2018,25(2):325-335.]

 

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

姜晓东1,4,5,成永旭1,4,5,潘建林2,李晓东3,吴旭干1,4,5

1.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2.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7;
3.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辽宁 盘锦 124200;
4.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
5.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心, 上海 201306

 

摘要:为鉴别不同地理种群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长江、黄河、辽河、瓯江、闽江及图们江中野生中华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中华绒螯蟹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6种群中华绒螯蟹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主成分散点图显示各群体之间虽有部分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各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为80%~96%,存在一定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将6群体中华绒螯蟹聚为两支,其中长江、黄河、瓯江和闽江个体被聚为一支,辽河和图们江个体被聚为另外一支。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是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的有效手段,但仍需要结合传统形态学测量方及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辅助证实。

 

扫二维码或复制链接查看全文

6

http://www.fishscichina.com/html/2019/6/6148.htm

引用本文:

JIANG Xiaodong, CHENG Yongxu, PAN Jianlin, LI Xiaodong, WU Xugan.Landmark-based morph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wild Eriocheir sinensis with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origins[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9,26(6):1116-1125.[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基于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区分不同水系野生中华绒螯[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6):1116-1125.]

 

电子鼻在中华绒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上的应用

顾赛麒,王锡昌,张晶晶,毛健桢

上海海洋大学 食品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采用电子鼻对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香气轮廓进行了检测。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部位香气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及联合多部位的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联合多部位模型,对非阳澄湖蟹的识别率达到100%。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电子鼻响应信号与中华绒螯蟹等级评分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96,表明基于此模型可判定中华绒螯蟹蟹样等级。

 

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_256

引用本文:

GU Saiqi, WANG Xichang, ZHANG Jingjing, MAO Jianzhen.Habitat recognition and grad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using electronic nose[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4,21(1):108-117.[顾赛麒, 王锡昌, 张晶晶, 毛健桢.电子鼻在中华绒蟹产地鉴别及等级评定上的应用[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1):108-117.]

 

 

 

 

发布日期:2020-12-24浏览次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