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与秋季植核育珠模式的海区环境因子和珍珠产能的比较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广东海洋大学珍珠研究所;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3.广东海洋大学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0ZDZX1045);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49);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藻类产业创新团队(KJ146)


Comparison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earl production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 nucleus insertion models
Author:
Affiliation:

Pearl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春季与秋季植核育珠模式各自的优势,同时查明育珠效果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连续四季育珠生产的产能指标和海区环境因子。实验设春季植核组(S)和秋季植核组(F),分别在2020年4月(S20)、2021年的4月(S21)和2020年10月(F20)、2021年10月(F21)植核,逐月调查育珠贝存活率,测定养殖海区水温、溶解氧、盐度等主要环境因子;育珠9个月后采收珍珠,统计留核率、优珠率、珍珠层厚度等产能指标。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养殖海区水温为17.23~33.23 ℃,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S组和F组水温大于或接近30 ℃的月份分别为5个月和2个月;海区溶解氧含量为4.44~8.08 mg/L,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除10月盐度偏低外,其余月份盐度稳定在30‰~35‰间;pH总体稳定,在8.05~8.28之间波动;海区透明度为80~200 cm,总体呈现为夏秋季节低,冬春季节高。育珠期结束后,各组育珠贝总体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F21>F20>S21>S20,F组显著高于S组(P<0.05);S组中,水温与阶段性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环境因子与阶段存活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F组的环境因子与阶段性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各组留核率、商品珠率和优珠率差异不显著(P>0.05);S组的珍珠层厚度显著大于F组(P<0.05),提高约20%。结果表明, 秋季植核育珠生产模式可显著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增加珍珠产量, 春季植核育珠生产模式珍珠质量更好;夏季高温是造成S组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海水珍珠健康养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9-01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2-25
  • 录用日期:2025-02-28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