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添加下藻-菌互作对养殖水体氨氮转化与细菌群落的调控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暨“揭榜挂帅”项目


Regul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quaculture water through algae-bacteria interactions with carbon source additio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ingbo;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Ningbo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针对添加外源碳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 以往研究侧重于异养细菌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 但微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为阐明添加碳源对养殖系统氨氮去除的贡献及其对细菌群落的调控作用, 设置了空白对照、碳源添加对照、除藻+碳源、抑菌+碳源四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碳源(外源碳: 氨氮=6:1)显著改变了氨氮转化路径, 与以硝化作用为主的空白组不同, 碳源添加对照组约84.6%的氨氮通过细菌和藻类同化作用吸收。抑制细菌生长后, 氨氮仍下降1.65 mg/L, 表明藻类同化作用对氨氮去除有显著贡献, 约占对照组氨氮去除量的46%。除藻组通过强化细菌的同化作用显著提高了系统细菌生物量和氨氮去除总量, 但也导致细菌群落α多样性及潜在致病菌衣原体门(Chlamydiae)、福格斯氏菌属(Vogesella)相对丰度升高。微藻的存在抑制了细菌的过度增殖, 维持了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多核杆菌属(Polynucleobacter)为主导的相对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 并显著抑制了潜在致病菌的生长。本研究证实, 在添加碳源的生物絮团系统中, 微藻不仅直接参与氨氮同化, 而且通过与细菌的复杂互作调控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 维持系统氮的生态稳定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4-24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7-03
  • 录用日期:2025-07-07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