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捕后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性特征及摄食变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上海市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2dz1202703);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沪环科[2023]第5号)


Tro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Feeding Ecology of Collichthys lucidu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under Fishing Moratorium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为探究禁捕后长江口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组成,本研究基于胃含物分析法对2024年春季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棘头梅童鱼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长江口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共计11类29种,甲壳类(虾蟹类)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达96.32%(虾类32.78%,蟹类63.54%)。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幼鱼与成鱼在饵料选择上表现出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1),其中,幼鱼主要以狭额绒螯蟹(Eriocheir leptognathus,IRI%=38.55%)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IRI%=23.12%)为主要饵料,而成鱼则偏好摄食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Eriocheir sinensis megalopa,IRI%=54.76%)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IRI%=27.67%)。长江口不同区域间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淡水区以安氏白虾(IRI%=73.65%)为绝对优势饵料生物,咸淡水区则以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IRI%=54.17%)和安氏白虾(IRI%=22.86%)为主。与禁捕前相比,禁捕后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发生显著改变,优势种更替率为66.6%,这一改变或与长江禁捕效应带来长江口饵料生物和鱼类生存空间的竞争压力有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5-07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7-09
  • 录用日期:2025-07-10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